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2-10 09:46:09

河东先生柳宗元


黄河流经河套平原后,在河口折向南,至潼关折向东,浩荡奔流至大海。黄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的这一段,是陕西与山西两省的分界线。山西运城,在黄河之东,故此地又称“河东”,尤其唐代定都关中,与河东之地仅一河之隔,河东文化发达,名人辈出,柳宗元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柳宗元的故乡在今山西运城永济,此地唐属河东,故柳宗元又被称为柳河东、河东先生。他一生留下六百多篇诗文作品,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可称为一代文豪,但他不仅仅是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利民思想,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回望,仍旧熠熠发光。

命不受于天

少年时代的柳宗元曾随父亲柳镇辗转于九江、长沙等地,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十分了解,在二十一岁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后,他便开始热情宣传其“养民利民之术”。

古代君王常以“受命于天”来表达自己具有的无上权威,柳宗元在《贞符》一文中指出,所谓“受命于天”是虚假的、荒谬的,人民才是决定朝代更替的决定性力量。他写道:“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统治者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民,民心、民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祥瑞是不可靠的,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万民欢欣。

在柳宗元看来,统治者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应当鼓励百姓按照自己的优势与兴趣谋发展、求利益。在《晋问》一文中,柳宗元写道:“所谓民利,民自利者是也。”民自利者,即顺人之欲,随人之性,而非让不懂民情的官吏去瞎指挥,如此反而挫伤了百姓的积极性。在柳宗元一篇有名的寓言文章《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批判“好烦其令”的为官之道,临民之官一会儿传达上级命令要求百姓用力耕耘,一会儿督促百姓早日收获,百姓为了接待他们连饭都吃不上,遑论顾及自己的营生呢?为此,柳宗元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观点,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予适当的指导,激发民众的积极性,不能用力过猛或全不用力,这种“民利观”对于今天我们如何顺应民意、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有着一定的鉴戒意义。

民不为吏役

柳宗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三十一岁任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是个什么官呢?这个官品级不高,主要职掌百官违纪,和现在的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相当。后来,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生活的十年间,他一腔抱负难以施展,孤独万千却从未消沉,他更广泛地接触大众,对普通民众的艰辛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正是因此,成就了柳宗元创作上的高峰。

寓言作品是柳宗元的创作特色。他的寓言作品,多谈为政之道,风格独树一帜,读来意蕴悠长。在《梓人传》中,柳宗元描写了一位高超的“梓人”即木匠,他左手拿尺,右手执杖,工匠们围在他身边,他发号施令,命令工种不同的工匠们在适当的岗位上工作,而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则予以斥退。这位木匠就是柳宗元心目中优秀的管理者,他的心中有全局又了解具体的细节,手中有规矩制定规则,又有管理下属的威严。这样的人可以“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对于即将到地方任官的官员,柳宗元往往在临别赠序中对他们敬告忠言。在任监察官员时,柳宗元在《送宁国范明府诗序》中明确提出“夫为吏者,人役也”,反对官吏是役民者的观念。后来柳宗元在永州时,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同样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官员所受的俸禄,都是出自百姓的赋税,不可“受其值,怠其事”,更不可“从而盗之”。

柳宗元对有史以来的官民关系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颠倒”,认为民众是官吏的依靠,官吏应该对民众负责,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同时民众有权对那些“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吏进行黜罚。在一千多年前,柳宗元能提出这样的见解,实属难能可贵。

贫不以为忧

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结束十年被贬永州的生涯,奉诏回京城长安,同年,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四年后在柳州去世。

纵观柳宗元的人生轨迹,他始终关心民瘼、重视民生,从他的传世著作中,我们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传统廉政文化,自然也有时代局限性,但在此之外,也有足令今人深省之处,值得我们在为官做人、干事创业中予以借鉴。

柳宗元体认到官员是为百姓服务的,官员的俸禄都来自百姓辛苦劳作而向国家缴纳的赋役,因此官员岂有不廉洁的道理?

柳宗元认为做官要懂得知耻。知耻责己,为的无非是“清白”二字,不给他人以诟病的口实,这是做官的底线和起点。在《雷塘祷雨文》中,柳宗元自述,自己任官“廉洁自持,忠信是仗”,意思是我以廉洁来要求自己,以忠信作为处事的原则。在《梓人传》中,柳宗元强调“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规矩一旦定了下来,就不得逾越,须严格遵守。柳宗元的一生坚守清贫,但他却不为此忧愁,而是能安然处之。柳宗元去世后家中没有积蓄,家人无力治丧,灵柩停放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西北侧,到了第二年,亲朋好友帮忙筹集了丧葬费用,才将他的灵柩运回老家河东下葬。

清白、清廉、清正、清贫,构成了柳宗元的廉洁观。柳宗元在《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中,提及“嗣家风之清白,绍遗训于儒素”,可见这种清廉为官、清白传家的风尚其来有自,又传承有方。

(杜贞贞 卫佳/文《中国纪检监察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东先生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