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5-5 10:49:44

村支书卢建师的“种粮试验”


解世忠 朱姝

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他就拿着锄头去自家玉米地里忙活。干到早上7点多,回家冲个澡,换下汗湿衣服,又赶往村部……

这是稷山县太阳乡下王尹村党支部书记卢建师的寻常一天。

种粮之前,卢建师经营过20年砖窑,每年能挣个几十万元。村里沟地撂荒后,他曾想过在沟里建个现代化机砖厂,少说一年也能挣个一两百万元。

究竟何因,使卢建师放弃建砖厂,在荒沟搞起“种粮试验”?

执气

粮食真的就没法种了?

卢建师驾着小车,沿着崎岖山路前行,十几分钟后,下到沟里他的玉米“试验田”。瞧着自己种下的这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地,他的自豪溢于言表。

下王尹村有5000多亩耕地,过去都种的是粮食,现在全改成种药材了。还有3000亩沟地,过去也种粮食,自从粮食不缺以后,这些沟地就撂荒了,一撂就是10年。

“本村人不热种粮,去邻县参观学习时,发现种粮的人也不多。”卢建师心里犯了嘀咕,产生了一个朴素的疑问——咱“农业大市”都不热种粮了,粮食问题咋解决?

“吃饭是根本啊。”种粮这个事,渐渐就在卢建师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

这时,村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直接让卢建师将种粮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从2010年开始,村里决定开发3000亩荒沟。当时村里有位70多岁的老党员响应号召,自告奋勇,在荒沟包地种粮。

这个老党员初衷是好的,但他的耕作依然是一个人、一把锄头、一头牲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方式。

大半年下来,收成不咋样,还把老党员累得够呛,他家里人甚至生气地说:“你要再种粮就不给饭吃。”

老党员种粮的尴尬,一时成为村民笑谈。

“粮食难道真的不能种了?”

为了执这口气,卢建师在村里荒沟转包了80亩地,准备做“种粮试验”。

“把这个荒沟地弄成砖厂,旁边的土山推倒了,直接就能打成砖卖了挣钱。”“在这个荒沟里,种上中药材,一年也不少挣……”

周围人和家人都反对种粮。

“不种粮食,一旦有了事,手里再有钱,到哪里买粮?”卢建师毫不动摇,“我鼓动大家种粮,自己却不种,怎么服人?我要看看,粮食究竟还能不能种?”

下王尹村出产的“黑小麦”曾是稷山特供面粉,口感筋道。这是卢建师种粮的又一动力。

就这样,卢建师说服家人,开启了“种粮试验”。

争气

不能按老皇历种粮了

卢建师转包的荒沟,是村里人口中的“驴驴沟”。

“牛啊这些大牲口都下不去,只有驴能下去。村里的老年人把这荒沟叫‘驴驴沟’。”旁边一村民说。

下王尹村的荒沟大多是这种“驴驴沟”,地势低洼,而且多是小块地,劳作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从沟上跌落。

在“驴驴沟”种粮之难,可想而知!尤其是对没咋种过粮食的卢建师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卢建师有自己的主意。

“当初最先干的,就是用推土机推路。为了修路,一下投资了六七万块钱,老婆心疼得不行。”卢建师笑着说。

随后,他把50多个小块地,平整成十几块“机械田”,面积由80亩增加到120亩。

修路、整地,加上修渠等,光基础设施就砸进去20多万元。这不是个小数目,家里人反对的声音更大了。

卢建师初心不改,继续前行。

“现在种粮,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气候。暖冬条件下,种粮跟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卢建师说,“我将玉米播种时间推迟一个月,大概在5月15日左右播种,这样3个月后,正好赶上咱这里的雨季。”

卢建师还为种粮设定了一个个“小目标”。

第一年目标,就是把种粮这件事赶紧推进起来。

“我先大面积种植,让这地不要荒着。就这么看着种着,这一年下来,收了两万公斤玉米,卖了5万块钱,一下子腰杆就直了。”卢建师笑着说。

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卢建师注重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经过第一年的试种,他发现了两个大问题。

一个问题是玉米种子不对路,另一个问题是对玉米地的管理不到位。

“还是经验太少。”他这样总结原因,“所以,第二年的小目标,就是改良种子和加强管理。”

到了第二年,他选择了七八个玉米品种,在地里同时试种,观察究竟哪一个品种更适合种植。在土地管理上,他着重在锄草上下功夫。

这一年,他收获4万公斤玉米,收入达到10万元,均比上年翻了一番。

到了第三年,他“拣产量高的玉米种子来种,能种的地方都种,连地头也种了”。这一年收获了7万公斤玉米,又上一层楼。

到了第四年,他开始了玉米、小麦轮茬种植,小麦亩产达到了350公斤,玉米亩产超过500公斤。

……

6年下来,卢建师共收获40多万公斤玉米和小麦。

这个种粮的门外汉,在一年年的种粮试验中,变成了“粮大咖”。

“终于在我村村民面前,亮了一把‘肌肉’。”卢建师笑着说。

长气

跟着种粮的人多起来了

“我来看看他家玉米地用的啥肥料。”记者看到卢建师的玉米地旁站着两个人,上前一问,才知道是来跟卢建师“取经”的村民。

而今,卢建师种粮出了名,想种粮的老百姓都愿意跟着他学。学习的内容从用什么种子、啥时候播种、施什么肥,甚至到怎么销售,贯穿产销各个环节。

卢建师这里,成了一个类似于农业合作社的“无形联合体”。

为啥跟卢建师学?

“看着他一亩粮食挣1000多块钱,我们觉得粮食能种了!”一位村民笑着解释。

“种粮的环节大部分实现机械化,人工劳动量不大,基本上就是手背后看着人家给咱种庄稼。从这一点来讲,确实比种植中药材的活儿轻快多了。”卢建师说。

作为村支书,卢建师没有强迫农民去种粮,但他的实践证明,拾荒种粮也是一条致富路。目前,在他的带动下,荒沟种粮不再是一件“傻事”,倒渐渐成为村里一个悄然涌动的新趋势,已有5个农户,转包荒沟土地200多亩种粮。

“光这一出,又能每年增加15万公斤玉米。”卢建师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剩下的2000亩荒沟地全部开发的话,全村将增加1000亩良田,每年可增加粮食供给50万公斤。这将超过以前好年景时全村的粮食生产总量。”

卢建师种粮取得的成效,使他不仅得到村民的认可,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当初我一个人下地干活,这两年我老婆和我一起干。”卢建师坦言,有了家人的支持,他觉得这几年的付出值了。

下一步,卢建师准备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进一步降低种粮成本,提升种粮效益。

“希望带动更多的人种粮,将粮食长期种下去。”卢建师说,“让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真正成为现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村支书卢建师的“种粮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