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5-6 11:09:48

青年作家吕魁

http://epaper.sxycrb.com/wbpaper/pc/pic/201908/26/503703ad-b6e7-4944-9313-3e05bff059d5.jpg.1

吕魁近影

2012年,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与盛大文学主办的“娇子·未来大家Top20”评选活动中,运城籍作家吕魁与中国一线作家冯唐、笛安、唐家三少、蔡骏一起名列“娇子”行列,在运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多年以前,本报记者曾经专访过吕魁。这位1984年出生于运城市的年轻人,从跟着爷爷练字开始,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篇小说,后来又在父母及运城本地作家张雅茜老师等的支持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写运城的人和事,写运城的文化与爱情,其灵动的文字、时尚的思想、富有吸引力的表达,曾经让不少文学界人士刮目相看。

大学毕业后,吕魁又在上海社科院读完研究生,之后,他进入中宣部直属的一家杂志社工作。从编辑到副主编,吕魁干得顺风顺水。

后来听朋友说,他离开了体制,转行做了别的项目,当上了总经理。最近,又有朋友在运城见到了吕魁。原来,他经过在京城的几年打拼,在教育领域有了自己独到的经验与理念,回家乡创业来了。

作为一名小有影响的作家,吕魁为什么要离开体制回家乡创业?他所从事的事业,到底能为家乡人带来什么?

8月25日,记者采访了吕魁。

□记者 张建群

记者:作为运城籍的潜力作家,大家认识您是从文学出发的。目前您的文学创作还在进行吗?

吕魁:从2005年我在省内《黄河》杂志发表处女作《小染》算起,至今14年间,分别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等国家级、省级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30余篇,近百万字。我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所有的阳光扑向雪》《莫塔》《朝九晚不归》《把那个故事再讲一遍》,获未来文学大家Top20、第二届人民文学之星佳作奖等奖项。近些年,我仍能基本保持每年完成一两篇作品,还在继续写作,不过像文火炖鸡汤般地慢工出细活了。

2016年,我在《芙蓉》杂志发表中篇小说《我略知她一二》,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转载,2017年在《天津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一直下雨的星期天》,2018年在《小说月报·原创版》发表中篇小说《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记者:研究生毕业后,您已进入体制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您又离开体制选择了别的行业,您是基于何种考虑有了新的选择?

吕魁:2002年高考毕业后我去了北京,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读国际贸易专业。2008年,我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到北京,2011年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某直属事业单位,从普通编辑做起,历任时政记者、副主编。

2015年我离开体制,四年多体制内的工作经验,对我而言可以说是又一次完整系统地读了一回大学。体制内的工作教会我许多,比如做事严谨负责,对待上级交办的工作要及时完成给予反馈等。我很感谢自己曾在体制内工作过,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2015年年末,我去了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转行从事品牌公关工作。从那时开始,至今日我从事的工作,都与教育业态有关,或是互联网+教育,或是教育媒体。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渐渐开始关注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像教育公平、教育普惠、教育科技等。2019年年初,因机缘巧合,也可以说水到渠成,我辞去某家线上少儿英语机构品牌公关总监,带着好的教育资源和项目,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运城,开始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

记者:您回乡创业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在家乡创业而不是别的城市?家乡与北京相比,创业的优势与短板各是什么?

吕魁:离开体制内这四年间,我所做的几份工作都和教育有关。我先是在一家做教育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待了一年,2016年年末去了国内排名第一的教育垂直媒体,2018年夏天又跳槽去了一家发展势头迅猛的线上少儿英语机构。四年的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工作经验,让我对国内的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我曾听过不同研究领域的教育学权威教授、青年学者,激情满满阐述未来教育的模样,想脑科学、教育大数据、游戏化学习、翻转课堂、AR/VR等教育+科技的应用场景,使人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无限憧憬。

在互联网教育公司工作期间,每逢过年或家里老人生日,我都会回到家乡小住几天。通过和友人聊天以及有目的地市调观察,发现距离我高中毕业十多年过去,家乡的教育资源依然十分有限,更不用说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应用,虽然有一些进步,但相较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去甚远。

2017年年末,我当时所在的教育媒体发表了一篇报道《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如何办幼儿园》,文中描写的恰是我的家乡芮城县几家公立幼儿园。那篇文章写道:“芮城县的所有幼儿园都设置了户外活动场所,如沙水区、泥巴区、涂鸦区、大型积木区、音乐艺术区、植物种植区等。尽管大山的孩子不可能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同龄孩子那样,与发音纯正的外教练习英语口语,在科技感十足的IPad上人机互动,学会少儿编程,但芮城县幼儿园的老师们通过和家长的互动参与,每一所幼儿园都收集了大量来自真实生活和自然中的素材,包括常见的扑克牌、酸奶盒、扣子,还有枣核、芝麻秆、汽油桶……”这篇报道令我相当震撼,尽管能看到家乡的老师们竭尽所能带给孩子们好的教育,但教育工具的落后,教授方式的停滞不前,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的奶奶曾任原运城地区幼儿园园长,我从小到离开运城之前,一直生活在地区幼儿园家属院。文中所描述的芮城幼儿园的教学场景,和我上世纪90年代在地区幼儿园所看到的相差无几。在大城市的孩子已经开始能接触到全球领先的教育科技,用VR眼镜进行虚拟生物解剖实验,用人工智能技术补全知识漏洞时,我家乡的同龄孩子却还在用扑克牌、酸奶盒做的教具学习知识。尽管不可否认,家乡这几年的教育资源水平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与一线城市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暗下决心,待时机成熟,有可能的话,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带着更先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回到家乡,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无差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

记者:目前的事业发展还顺利吗?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吕魁:今年年初,受目前合作方邀请,我带着北京的团队,回家乡创业,打造运城首家以“儿童成长·家庭亲子”为主题特色的教育服务综合体。所谓教育服务综合体,通俗说就是指在一定商业区域中心,以教育主题为中心,以多业态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优势资源为主,辅以新零售,餐饮、娱乐、母婴、妈妈经济等资源的综合商业体。

教育服务综合体,最主要解决家庭平日或周末节假日的家庭教育问题。现在孩子的家长多数都是80后、90后,他们平日工作繁忙、四处奔波,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时间,妈妈想休息下,看看热播的电视剧或和闺蜜逛逛街,爸爸想看场球赛或约哥们儿喝啤酒撸串儿,但因为孩子要上各种培训班,只能牺牲自己的休闲时光,陪着孩子东城学画画、北城学舞蹈,遇上堵车更是苦不堪言。等到了培训机构,孩子去上课,家长没地儿可去,要不就是窝在车里玩手机,或者干脆在孩子教室门口发呆消磨时光。

一站式的教育综合体,目的就是解决家长的这些痛点。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均有较为成熟的教育综合体。在这些教育综合体中,孩子能在国内一线教育机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父母则在孩子上课的时间内,可以在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或是做美甲、美容。等孩子下课后,一家人能去餐厅聚餐,买些面包甜点回家,度过一个惬意愉快的家庭周末。

我现在在家乡创业的项目,就是试图做这样的一家教育综合体。目前所入驻教育综合体的数十家教育机构,包含早教、美术、艺术、音乐、舞蹈、少儿编程、体适能运动等,其中不少教育机构都是来自北上广一线城市,也就是说更多运城家庭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零距离对接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

我和我的团队致力于引进国内外一线教育品牌,汇总特色精品课程,让每一个孩子爱上知识、敢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精彩成长!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家乡的孩子全面接触国际领先的教育项目,让家庭获得进阶式成长。

记者:还会不会回到文学世界去?

吕魁:尽管目前创业阶段,工作节奏和强度都不小,但我还是会保持写作的习惯。现阶段写作对我来说,反而更像是放松休闲的方式,能让我在疲惫高压的状态下放松下来。再加上年龄的增长,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我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写出来的作品也能有一定的深度,至少能让自己满意。

今年下半年我会有两个短篇小说刊出,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的第五本书也会上市,与广大读者尤其是家乡关注我成长的父老乡亲们见面。我深爱我的家乡,我当然会坚持写下去,试着将家乡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有历史底蕴,同时正在蓬勃发展的大运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年作家吕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