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孟时芳宅院参访记
庚子初秋时节,得暇游访永济水峪口之“蒲舍”。“蒲舍”为一临水客栈,装修清雅而时尚,是游客休闲小憩之佳处也。主人孟传红,乃明代礼部尚书孟时芳后裔。为介绍孟家史事,他特意引导我至附近太峪口之孟家宅院,观看正在修复中的古宅建筑。
孟时芳,字斯盛,别号晋纯,明代蒲州人。
孟家先世为介休人,移居于临汾。明朝初年,孟浩移居到蒲州,即今之永济也。明中叶,孟珵之子孟铿,读书成才,以贡生身份出仕做官。孟铿生汝贤、汝贞二子,汝贤生孟桐,后过继于汝贞。孟桐娶高氏,生孟时芳。此蒲州孟氏家族之大概也。
孟时芳虽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但生平事迹较少,《明史》无传。永济方志中有简短传记。原文为:
孟时芳,同知琳孙也,明万历戊戌进士。初选庶吉士,掌院刘文庄、曾文恪胥器重之。分校丁未礼闱,擢国子监司业,以御史辱国子生、**不亲讲席、皇太孙未出阁,抗疏力争,时称得体。迁谕德,掌南院印篆,购遗书数万卷,资诸生讲习。入为詹事府詹事,侍讲筵,仪容严重,议论剀切,光宗叹息称善。迁南吏部右侍郎,转礼部,充实录总裁官,晋尚书。值魏珰用事,决计请告致仕去。
稍稍解读一下。
孟时芳是孟桐之子,孟汝贤与孟汝贞之孙,其父祖都未曾做官。所谓“同知琳孙也”,不准确。其家族,只有孟铿做过官,应为“同知铿曾孙也”。由此也可知孟铿以贡生入仕,官至同知。
孟时芳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并且受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刘文庄公、曾文恪公的器重。由此可知,孟时芳成绩优异,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
中进士九年之后,孟时芳担任了礼部会试的考官,但不是主考官,而是“分校官”。
之后,他被提拔为国子监司业。国子监是国家大学,“司业”相当于副校长。在这个职位上,孟时芳初露锋芒,多次上书言事,犯颜直谏,有理有据,号称得体。他议论过的事件有:一、御史侮辱国子生事件;二、皇太子不亲讲席事件;三、皇太孙未出阁事件。
大概是因为他关心太子,所以被调任“谕德”,成了皇太子朱常洛身边的官员。万历皇帝讨厌皇太子,所以不久,孟时芳又被远远打发到了南京,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成了国家大学的正职。
孟时芳是宠辱不惊的人,虽然被排挤到南京,但仍认真工作。他购买了数万卷遗失在民间的书籍,供国子监学生学习参考。
一段时间后,孟时芳被调回北京,担任詹事府詹事,再次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员,为太子授课。他仪表庄严端重,讲课贴合实际,皇太子朱常洛对他评价很高。
万历皇帝死后,皇太子朱常洛继位为明光宗。只几个月,光宗驾崩,太子朱由校继位,后世称为天启皇帝。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孟时芳再次被调动到南京,担任吏部右侍郎,后来转任礼部右侍郎。因为他和明光宗关系密切,所以担任了明光宗的《实录》总裁官,并因此晋位为南京礼部尚书。
不久之后,天启皇帝宠信太监魏忠贤,朝廷阉党得势。孟时芳不能同流合污,便辞官归隐故乡了。
总的来说,孟时芳在明代末年,是一位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也有品德的官员。
孟时芳官职较高,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受到了朝廷的封赠。他自己去世后,得到了朝廷的相关礼遇,其子也得到了照顾。现在,永济市蒲州镇王庄村还保存有孟氏家族墓地,孟时芳的墓地则在韩阳镇,今已无存。
据孟时芳后裔孟传红先生介绍,孟时芳时代的家族住宅,原本在蒲州城内。太峪口的宅院,只是孟家的一处别墅。到清朝顺治年间,孟氏家道中落,便迁居到太峪口居住。此处竹林茂密,风景极好,山峪中的溪水,由附近村民共享,孟家每月可以用水三日。
孟家宅院本有三进,旁边有羊圈、石碾等设施,还有一处酒坊,酿酒售卖。
清朝光绪三年大旱饥馑,孟氏家族人口凋零,只余夫妻两口。灾荒过后,渐渐复兴,现子孙众多。
其家族,每30年修谱一次。其家训,以儒家思想为主,讲究仁义礼智信。旧时家人去蒲州上坟时,会严格教育子弟,不肖者会被鞭笞。
孟家宅院现已破败不堪,有关部门已拨款,正在重修。门前有一株国槐,已生长420余年。昔日茂密高大的竹林,如今却无踪影。
王振川/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