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乡他山布衣学者王桂
“虞乡南畔隐吾家,十里青山带郭斜。”这是清王桂《忆家》中的一句诗,写明了作者隐居于永济虞乡城南十里青山之中。
站在虞乡,遥望条山,绵延巍峨、挺拔险峻,半山腰间树木茂密,似有梯田,那儿就是布衣学者王桂隐居的他儿原。
他儿原,又称塔儿园,位于虞乡东源头村正南方海拔1000米的山上,离扶窑村较近。王桂第八代孙王展贵,带着我和傅晋宏老师来到了他儿原,高山之上开垦了许多梯田,东崖有开凿的窑洞,曾有七八户人家在此居住。这里南有他山峭壁高耸,峰峦环绕,宛如椅圈,前有庙儿峪幽谷,西侧曾建有寺院。王桂当年隐居于此,栽竹树松,建有读书楼,教授生徒,逝后就安葬在这里。
王桂生平
东源头村王展荣家,有一通高大厚重的石碑,上刻:他山布衣王老夫子讳桂字子山碑,乾隆乙酉年(公元1765年)七十二位门人同立。今年61岁的王展荣是王桂第八代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的父母从山上的他儿原迁居东源头村。
据王展荣父亲王进臣所记:先祖圣志,王夫子讳桂,字子山,世居临晋县观底村。夫子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十二月二十日吉时,卒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九月吉日未时,葬寿年79岁。未时于他山西崖上坪起墓,并铭石以祀,门人罗扬明撰文著述生平,虞临两县贤祠同族闻桂卒,以挽联祀曰:太乙先沉涑水波涛翻泪浪;斯文道丧条山峰岫吐愁云。
据王桂撰写的《葵书》里的自序和自传,他5岁丧母,兄妹三人,他为长,后随父南迁河南南阳邓州西北乡。据《虞乡县志》记载:王桂聪慧过人,读书以笔代口,不事吟咏。17岁时,他探望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县)的父亲,被邓州太守看中,聘为家庭教师。太守家中藏书居“中州第一”,王桂借机废寝忘食地读书,学有所成,太守向他请教兵、刑、钱诸事,他都能对答如流,太守之子拜其为师。6年后,他回到故里,几次乡试不中,放弃科举,以诗书自娱。年50时,王桂卜居于东亭谷塔儿原,栽竹树松,教授生徒,时人称其为他山先生,号桑泉布衣。他潜心儒学,著书立说,所与交游,皆为佼佼名流,著书数十卷,未及刊而卒,现有《葵书》16卷流传于世。
著书《葵书》和《攻玉堂文集》
王桂编撰的《葵书》,写于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是一部研究治军、救灾、勤王、农桑、经史子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虽身居高山之巅,他忧家国大事,关心社会,关心黎民。
民国《虞乡县新志》著述考:王桂,字子山,居他山,因以为号。著有《葵书》十六卷,取名曰葵者。以为葵一微物,睠睠向日,匹夫报国,义亦如之。由是自厚生正德之常,经整军勤王之远,略天地否泰消息之徽,经史诸子杂家之奥。凡有当于之心,利于民用措,于天下国家而无患者,靡不载记为纲四目十六目中之目百有六十,每目或数条或十数条。其文体无所规,摹句锻而字练之征,引故实博极群书。虽其门弟子不能尽以解说,于是仿古人经传各行之例别,为葵书。外编一一征其来处而邓有楚珍刘琦者,又为疏证。然后显幽剖奇昭晰可读,零金碎玉,往往而逢焉。(以上节录曾文正公叙)
民国八年,雁门道尹许公鉴观,重刊《葵书》尤为完备,并经虞绅送由知事周振声转请河东道尹马公骏,呈请入虞贤祠,以隆招飨云。
上文中的曾文正,即曾国藩,晚清名臣,近代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月任礼部右侍郎。曾国藩为《葵书》作序,高度评价了《葵书》价值,又惋惜其长达百年没能刊书发行。
又有清翰林院编修翼城袁承业,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秋七月为《葵书》作序:“余闻桑泉布衣王子山先生,之有葵书也,急访而读之。开卷茫然,莫知其涯涘。继以外编对核始,稍稍得其意。其书以襄文供武为经,发挥引徽为纬,条分缕析,叠矩重规,考古也博而精,其阐理也微而显其谋,图也真切而周详,其动人也真诚而婉挚,浅之则庸夫俗子皆可偕之大,道深之则仁人君子未易完其本心。夫先生幼时穰地,晚年始归其在穰也。格于法不得,与试遂终,其身不求科第,则亦之翛然世外人矣,而乃抱负宏深惓惓,于世如此。书曰:万帮黎献,共惟帝臣。又曰:民献有十夫,使此书广行于世,则市井草莽各动葵向之,忱其所以为。国家腹心干城之寄者,立浅鲜哉,顾或者病佶屈聱牙,将恐闻古乐而思卧,此知音之所以罕见也,噫!”
王桂在《葵书》自传中写道:“桂五岁南迁,五十而北归。中间往来,不能悉记。而买山之举,则始于年四十二。其时在南,预拟一联云:已为老计归吾党;况对青山读与书。意欲卜居中条深处,后数十年,乃就他山,俗名他原者。朱子诗:终然村墟近,未惬心期幽也。桂终年舌耕,不与世涉,讲贯之余,了没他事,因苍萃此书以遣岁月。七十之年,始勉鸠刻,虽无足采,庶自解于无所用心者。”
王桂在他儿原所建的读书楼前写有一副著名楹联,曰:“生圣明世,负平治才,荟萃著奇书,于此窥经济文章之盛;无隐逸心,有高尚志,馨香照故里,奚必借功名科第而传。”
王桂著述颇丰,但留存于世的却不多,除了《葵书》,还有《攻玉堂文集》。王展荣说,据家里老人讲,以前印书时,遭遇火灾,只抢救出来了少量书本。20世纪70年代,有人前来收走了大量家里收藏的文本,此后便再没有相关消息。
经多方查找,笔者没有找见《攻玉堂文集》一书。据相关介绍,这本书是1920年铅印本,王桂隐居时所作,有30篇,内容多为怀古之作,有《中条山赋》《忆家》《故村话旧》《重修虞帝祠记》等,也包括其与朋友书信及序跋铭记之类文字。
·王桂作品选读·
忆家
虞乡南畔隐吾家,十里青山带郭斜。
绕屋溪流偏曲曲,隔林幽鸟故哑哑。
花光乱眼四峰照,草色侵衣三面遮。
指日更添归去我,荷锄把卷问桑麻。
故村话旧
我本自中生,肮脏厌蓬累。
南登衡岳巅,北渡桑干水。
上下四十年,纵横一万里。
朅来头空白,鼯鼠无长枝。
近作入山计,仍未得尔尔。
偶遇旧垅人,量不计牙齿。
岂知今父老,尚忆栾需子。
苦邀具盘餐,归装问不已。
自夸长孙儿,不劳杖马棰。
萍浮沧溟间,茫茫何所止。
感君故人情,乐石有如是。
断拟卖长侠,买牛还耕此。
中条山赋
于皇条山岌业京歭,据熏台之阳,阻黄河之涘,枕晋头以盘固,压秦尾而仰止,连属群峰,回还千里。北望龙门,南下华原,东眄太行,西俯渭川,罔恋襞积。而迭翠洞穴,谽呀而宿云。溪壑错杂,以缭绕峥嵘,缥缈而飞纭。
春铺碧以摇风,秋蜿蜒而摆月,盛夏见霜,先冬积雪。其水则浩瀚砀突合流,翼源注沟渡涧,吐漱潺湲,悬瀑界道以千尺。澄渊绿净而沦涟,其木则分枝列干,擢本于寻搃,青条而握玉布,绦叶以森阴,其竹则蔼清风而飒,尤映碧色,以鸣琅禀苍润之高节,宜有实以来凤。其草则茂,灵根敷锦绣,或抱石以延蔓,或含烟而吐秀。毛群羽族饮啄,各得其性,翾飞蠕动,悠游共适其天花,畦乐圆珍果佳,谷樵渔嬉,醇风朴俗,此则诸山之所,略同弗殚论而渎告原乎。
迁客骚人凭今吊古,鸟耘象耕历山,烟雨英皇来馌,沩汭同苦。五老峰前,须眉如见,谁云神仙巢由作伴。商周之际,曰有夷齐采薇于首阳。今可稽秦汉而下,代有伟人,披褐扪虱,江左无伦,遗坪宛在。高峰插云,司空表圣炳炳王官,百年万世挹芳。采兰孤云,接踵了了名庵。宋元以来,巍然峨然。至于伯乐泣马之阪,许由挂瓢之麓。杨家屯兵之处,郎君读书之谷,皆能发广武之叹,动唐衢之哭盖。
虎啸则风生,地灵则人杰。嵬眼澒耳大为山川生色者也。乃若佛刹仙洞。二氏修筑堂殿,楼阁璀璨旭目,棋布星罗,东西联续,奇棕幻迹,流俗微逐,犹君之所不道矣。且夫重熙累洽,代遭圣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风雨以时寒暑更循,鸟无虞于覆巢,兽伤于掩群,岸潇津润而岸不枯草,不关于斧斤,固斯人之大幸,又非斯山之水尊也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