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7-20 16:53:40

访关公文化研究大家、关氏宗亲会会长关新刚


关公文化源远流长,其影响远播海内外。要探寻了解关公文化,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关新刚。他不仅是关公第68代后裔、关氏宗亲会会长、运城市关公文化学会会长,更是关公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发表了多篇关公文化研究文章,并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

今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关公诞辰1862周年祭典日,也是关新刚传承、弘扬关公文化第30个年头的纪念日。近日,笔者走近关新刚先生,了解其30年来对关公文化研究的坚守和执着。

倾力传承关公文化

在关新刚的作品《巡游祭祀拜关公》一书《后记》中,他这样写道:

“我命好,是因为我降世在关公故里运城市盐湖区西古村。这个村的关姓之族,是东汉末年从帝祖关公家乡常平村迁徙而来。正因此次迁徙,常平村至今尚无关氏后人,而西古村成了关公后裔聚集地。每当我参与关公文化活动时,‘关公故里关公第68代后裔’的身份,使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也给了我更大的人生舞台和生活空间。”

“我命好,是因为我总沾着帝祖誉名的荣光。1993年7月,我以关氏宗亲会代表的名义,参加关公研究会、关公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公诞辰纪念活动。1995年7月关公诞辰活动期间,组织上出于多方面考虑,将我从盐湖区委宣传部提任至原常平乡,并担任党委书记兼乡长,那年我才36岁。”

盐湖区常平乡政府,就在常平关帝家庙对面。常平关帝家庙原为关帝祖祠,也称关家祠堂。关新刚去常平乡政府上班,就像回到老家,并且为老家办了一些实事:1998年常平乡政府在筹办关公诞辰纪念活动时,为提高规模、扩大影响,经逐级争取,终将活动升由山西省旅游局、宗教局主办,名称也变为“关帝诞辰千年大祭活动”。活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台湾道教协会、山西晋中大罗宫道教艺术团百余人到场参加。该活动首次恢复了贡品祭典、恭读《祭文》、祈福法会、乐舞告祭等古典祭祀形式,助推关公文化走得更远。

30年来,他一直从事关公文化学习研究,多次参加关公文化研讨会议,多次组织关公文化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宣讲活动,并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共计13万余字。不仅如此,他还编印了《经典三国》《关公与关公文化》《走进关庙访关公》《故里关公》《关公在河东》《巡游祭祀拜关公》《圣裔庄·西古村关氏族谱》《关公全书·关圣氏族》《圣裔情怀》等10余种关公文化系列丛书,共计160余万字。

关新刚对关公文化的研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山西日报》曾以“研究关公文化的关公后裔”为题,对关新刚进行了介绍,并在文中称其为“关氏后裔河东研究关公文化第一人”。本报也曾以《关公文化的守望者和践行者》《一位关氏后裔的关公文化情缘》,对其给予过报道。港澳闽台关公文化社团,也诚聘关新刚为荣誉顾问、文化顾问、首席顾问等。

竭力寻踪关氏宗族

与常平村相距35公里的关公后裔西古村,现有1800余人,4个居民组,80%为关姓。海内外信众来运城拜谒关帝,往往会追问:关公后裔避难迁徙是否有据?关圣嫡孙古籍《族谱》能否看到?

关新刚时常就会遇到这样的问询。为了让史料“说话”,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过程,他下决心查找依据。在查阅了许多史料文献后,他发现,《山西通志》《解州州志》《安邑县志》,以及《关公世系考证》《关帝明圣真经》《关圣帝君圣迹图志》《解梁关帝志》等史料中,均有记载或佐证。对于古河东关公后裔避难迁徙史载,他已基本掌握。

在初步厘清古河东关帝后裔迁居“本邑(安邑)古村”的同时,关新刚对关姓始祖夏末时期“忠谏第一人”关龙逄、关公后嗣南北朝北魏时期易学大师关朗,以及唐代谱牒姓氏专著《元和姓纂》记载的关帝后人关播和明清时期朝廷荫封关氏后人优免杂役差徭、世袭五经博士、岁贡生、奉祀生员、关庙奉祀等恩赐,也有了初步了解。

在深入研判史料的同时,关新刚曾赴运城盐湖区安邑、三门峡灵宝函谷关镇孟村、阳泉河底镇关家峪村三处关龙逄墓冢之地,以及运城盐湖区西古村、临汾襄汾南辛店乡北关村两处关朗墓地实地考证。他还积极与各地关姓同族取得联系,寻找有价值的史料信息。为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他编纂了《忠谏关龙逄》和《易学大师关朗》两本书。

2012年2月,关新刚接受家乡邀请,牵头组织人员对村里首纂年间不详,只记载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两次重修的古籍《关氏族谱》进行续修。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数十次的修改、近半年的入户核对,河东圣裔庄西古村《关氏族谱》终于得以印刷,并免费发放到全村400多户村民手中。此次族谱编修,关新刚个人垫资5万余元。

关氏宗族是一个历史上曾出现“三个时期险遭诛灭,两个朝代风光荣耀”的特殊氏族。这个微笑中含有泪水、荣耀中饱尝艰辛的“家族史”,蕴藏着关公文化的丰富内涵。据此,关新刚撰写了一篇题为《关圣氏族与关公文化》的文章。

同时,针对“关姓人家蜀汉灭亡时遭遇灭门之灾”这一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他撰写了一篇题为《蜀破,庞会“尽灭关氏家”了吗?》的文章进行探讨。此外,他还撰写了《关圣氏族的荣耀与艰辛》《关公嫡孙辨析说解》《河东乃关姓祖籍之根》《运城,华夏关姓族人的祖籍》《盐湖区西古村关帝圣裔源流》等文章。这些,都发表在了各类报纸杂志上。

尽力弘扬关公精神

2011年5月,关新刚退居二线后,成立了以研究弘扬关公文化为主的“运城市关公文化学会”。该会首推的“关公文化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宣讲工作,引起了社会关注。2012年9月,运城第2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活动,便将“关公文化进课堂”纳入其中,并于关公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下午,在原市文化艺术学校举行了授旗启动仪式。随后,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对这项活动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

2016年8月,运城市龙翔职业技术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活动中,邀请关新刚为孩子们宣讲。授课中,他从“历史记载中的关羽、文学艺术中的关公、民间信仰中的关帝、皇家祀典中的关圣、世代推崇中的关公精神”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孩子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2018年3月,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关新刚与学院师生文化交流。他以相互交流、一起研讨、共同分享为目的,就关公文化的产生、发展、现状及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整场宣讲交流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令关新刚难忘的是,2018年1月在香港元朗乡“关公像落座典礼”千人宴会上的宣讲。当他讲到“关公,已不仅仅是山西运城的关公,关氏后人的关公,而是天下华人的关公,世界的关公,更是香港人民的关公”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宣讲结束后,香港大明集团董事长董明光先生紧紧握住他的手,连连称赞,久久不愿松手。

关新刚经常走进机关单位和企业学校宣讲关公文化,曾在市委机关为全市200余名政法系统干部讲授关公文化;也曾接受台办邀约,在国家民政部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举办的“两岸国学书院开班仪式”上,为台湾同胞宣讲关公文化。他还远赴广东深圳、佛山,江苏宜兴、花桥,江西南昌,甘肃张掖,湖南长沙,重庆九龙坡,河南洛阳,河北保定,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每到一处,他都特别注重对关公故里运城的推介宣传,因为运城是关公人生价值观最早形成的地方。

闻见知行,笔耕不辍,也是关新刚悉力传承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的一种坚守。近年来,他仅见诸报端的关公史料解读文章,就有《解读关公爵名“前将军汉寿亭侯”》《解读关公爵名“义勇武安王”》《解读宋金时期关公“义勇武安王位”像》《解读关公五十三岁真像》《解读关公精神中的无私清廉》《关公缘何称“文衡帝君”》《关公读的是<春秋>还是<左传>?》《关帝夫人胡玥的历史存在及社会价值》等。

他还撰写了一系列关公文化研学文章,有《义绝关公》《关帝遗训与关公文化》《关羽、关公与关公文化》《从关公成圣祀典看其忠义精神的普世价值》《从深圳文博会看关公文化的深远影响》《关公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关帝护车神民俗探寻》《寻访“信义为本,义财通天”的商贾之道》《寻访茶马古道上的关公文化》等。

同时,他也撰写了很多有关关庙文化寻访的文章,如《关公在湖南韶山冲》《信义托举出的社旗山陕会馆》《梦回蜀汉,又见“关公战长沙”》《福建东山百姓何以供奉关公为“帝祖”?》《运城关王庙的厚重与精彩》等。

奋力推广关公文创

作为一名热衷推广关公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他看来是一项神圣的任务。

为了用民乐讲述关公故事,向世界展示关公文化,市音乐家协会邀请国家一级作曲、指挥景建树创作编排了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编创期间,关新刚与景建树老师多次交流了关公文化,并赶赴排练现场及临猗关汉卿大剧院、太原山西大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等演出地,感悟分享关公文化传播效果。

在运城盬街关公桃园结义、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魂归故里等群雕像的设计建造中,运城关公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解州关帝庙景区的提档升级改造中,太原市大关帝庙“万里茶道”遗产提名点的推介申报中,以及一些媒体访谈、关公影视剧目研讨、地方关公戏剧创作、企业文化品牌研发等邀请关新刚参与的活动中,他都做到了有求必应,主动参与,积极建言献策。

面对“关公文化”这张王牌,关新刚仍旧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只为让这张王牌更响、更亮,传播得更远。30年来,他从事关公文化研究传承脚踏实地,将自己一字一句、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追求和快乐。

王捷/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访关公文化研究大家、关氏宗亲会会长关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