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8-13 10:19:24

余艳平德孝治村30年


余艳平(右)与村民交流纺织技术

□冯红寅 王正民/文

核心导读

人们总是感慨“村官难当”,可一个世人眼中的“弱女子”,竟然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这副重担,“掌舵”方圆有名的大村30余年,而且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让人们刮目相看。

三十余载,她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十大杰出党支部书记,连续五届永济市人大代表、运城市劳动模范、运城市优秀企业家。

她,就是永济市开张镇东开张村现任党支部书记余艳平。如今的余艳平坦言:“这么多年,我的那些作为、那些成绩,无一不是传承优秀德孝文化的意外收获。”

实干奏响惠民曲

一个乡村的主官,能造福村民,改变家乡的面貌,就是最大“德”。30多年前,初任村支书时,余艳平的老父亲也为她捏了一把汗:“这一摊子,男人们都没有把握能干好,你一个小女子能干出啥样?”然而,30年来,余艳平用自己的努力托起了一个崭新的新农村,回望她为村里办的一件件大事,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为之点赞。

东开张村曾是著名的传统粮棉产地。20世纪90年代,老百姓一度把种植棉花视为“命根子”。但是,棉花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村民辛苦一年只是小有盈余。如何带领村民走向富裕呢?年轻的余艳平一直在想办法破解这一问题。她先是带着村民栽植苹果树,后来又栽山东“赞皇”大枣,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先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认输的余艳平痛下决心,立志一定要为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她终于将村民致富的希望定位在口感好、甜度大、价格高的冬枣上。20多年来,该村已发展冬枣5000余亩,占全村种植面积近90%,东开张村也成了闻名遐迩的枣乡。每年七八月,全国各地的枣商云集这里,仅冬枣一项,每家就可收入八九万元,亩均收入3000多元,每年为村里创造1800万元的经济效益,人均收入2万元。真正做到一个产业繁荣一个村庄,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

21世纪初期,为了让全村孩子“幼有所学”,余艳平自己捐款20万元,并发动村干部捐款、群众集资,先后为村里盖起了投资200万余元、拥有多功能设备的教学大楼,可容纳学生400人,食宿俱全,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并吸引周边村庄学生在此就读。

余艳平早年的教书经历,让她对传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感情。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一些农耕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为了抢救这些行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余艳平个人出资创办了永济市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如同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开张镇惠畅文化产业园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闯出了当代农民依靠传统文化产业致富的新路子,并赋予农耕文化以现代特色和时代使命。

如今,永济市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占地50亩,拥有作坊3600平方米,专业产品规划设计师23人,技术工人180余人。产品有手织粗布床单粗布服饰、儿童用品74种,产品以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广受消费者青睐,远销海内外。该公司每年经营收入1500万元,吸收当地闲散劳动力200余人,既传承了文化,又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为了繁荣村里的文化事业,余艳平还为村里建起了一座300平方米的高标准舞台和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广场,使村民在劳动之余,有了休闲、娱乐,享受精神生活的场所。

孝亲敬老暖人心

余艳平对父母极尽孝道。她的父亲是位老干部,退休赋闲,近年听力严重下降,生活多有不便,她托人买来最先进的助听器。去年6月,查出父亲身患绝症,她多方寻找“灵丹妙药”,经常侍奉在父亲病榻前,给他精神上的鼓励。多年来,她将婆婆接到自己的厂里,悉心照料,婆婆今年94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

东开张村是一个拥有3000余口人的大村。任职之初,有儿女不赡养老人,甚至有打骂、虐待老人的现象,这些既严重影响了村庄的声誉,又会滋生出不文明的乡风,其危害极为严重。

作为一个村庄的主官,为了让全村的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30多年来,余艳平全力弘扬德孝文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成立东开张村老年协会。1989年,余艳平率先在开张镇成立东开张村老年协会,选出有正义感、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人为协会掌舵人,又选举了十余名委员。老年协会设立的目的一是为老年人代言,二是替老年人维权。平日里,一旦发现哪家儿女有不孝敬老人的苗头,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就第一时间上门进行思想教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不孝”行为根除在萌芽状态。后来,村里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也成为老年协会的份内事儿。30多年,该村不设治保主任,老年协会成了“村官”余艳平最得力的“助手”。

——大力弘扬德孝文化正能量。余艳平在村里大力营造“孝老、尊老、爱老”的强大舆论氛围,在街巷墙上绘制《重孝道、知感恩、传美德》《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百善孝为先》等大型壁画,在村委会大院内绘制《新二十四孝图》。每年“三八”妇女节、重阳节,该村都会评选出“好媳妇”“好儿子”,举办隆重的表彰大会,并借助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进行广泛宣传和正面引领,使孝老典型广为人知、广为传颂。30年来,该村累计表彰“好媳妇”300余人,“好儿子”600余人。

敬老孝老方面余艳平是领头雁,该村老年协会会员从最初的170人,增加到现在的430余人。每年重阳节,余艳平都自己出资,安排旅游、聚餐、看戏等活动,让老年人过一个隆重而喜庆的节日。不仅如此,老年协会还要登门看望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并为每位老人准备1000元的礼品。每年,仅余艳平个人在孝老方面的花销就达5万元。

——创办永济市开张镇中心敬老院。随着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数量不断递增。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平时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如果遇到头痛脑热,突发疾病,就更无法应对了。这一切,余艳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3年,余艳平个人投资15万元在东开张村创办了开张镇首家敬老院。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开张镇敬老院吸引了来自周边村的70余名老年人。敬老院占地两亩左右,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设置床位160张,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满院绿荫,花圃里的绿色蔬菜、各种鲜花,让人倍感温馨和宁静。这里有干净整洁的宿舍和食堂,更有老年人观赏蒲剧的小型舞台,老人们都说:“我们享受的是宾馆式的住宿,儿女式的服侍。”余艳平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给每位老人一年发两套衣服。每年大年三十,她再忙都要赶过来为老人们送温暖,与老人们共度除夕之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余艳平的努力下,如今,东开张村的孝老敬老蔚然成风,成为远近闻名的德孝典型村。

扶弱济困传佳话

多年来,余艳平坚持扶弱济困,主动将村里的几个贫困户纳入自己的帮扶名下,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年近花甲的农妇温迎贤,女儿远嫁广州,女婿患尿毒症,丈夫又患骨癌撒手人寰。余艳平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送去3万元生活费,鼓励她战胜困难,聘请技术员为她家的冬枣给予重点指导,并吸纳温迎贤进入自己公司工作,月薪2500元,将其儿子送入技校学习汽车修理。这一切都让温迎贤重拾生活的勇气。

农妇张秀云今年62岁,有两个女儿。女儿出嫁后,他娘家弟弟下肢瘫痪,弟妻离异,娘家八旬母亲和弟弟全凭她前后照料。不料,她的丈夫又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对此,余艳平首先向民政部门求助,安置好张秀云的母亲和弟弟。接着协助张秀云找医院为其丈夫治病,并针对张秀云家庭实际情况,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将张秀云吸收入公司,以她家6亩棉花地为资金入股,在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上班,月薪3000元,入股年分红3万元;后又筹资5万元,为其在临街开了一家副食商店,使张秀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重新迈进小康。

东开张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叫温炫光,一生痴情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在老人的“孤芳斋书法工作室”建好后,余艳平多次利用外出机会,为老人添置笔、墨、纸,曾经一次性购置了800元的高级宣纸,又为其购置了一张专门用来写字的大桌子,价值2000多元。在老人80岁生日之际,她特邀运城市文化界名人、社会贤达500余人,在她的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会议大厅,以举办画展的形式为老人祝寿。而今,温炫光的书法作品已经成为该村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

今年6月,东开张村被省政府批准为以“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为标识的“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永济市境内仅两家,另一家是因占旅游胜地之地利优势的西厢村。目前,余艳平已邀请专家紧锣密鼓地进行顶层设计、高端打造。未来,这里将打开一幅美丽乡村的多彩画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艳平德孝治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