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8-16 17:57:09

张国红:守好盐湖这座千年瑰宝

2020年11月,在河东盐文化研讨会上,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国红以“运城盐池稀缺性辨析”为题,从五千年连续不断的生产活动、具有文物价值的盐湖设施、独特的盐湖湿地生态风貌和悠久灿烂的池盐文化四个方面充分论证了盐湖“稀缺性”的关键因素,完整阐述了运城盐湖这个存在了五千年的“工厂”在资源开发、设施保护、湿地生态及池盐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研究价值。独到的论点、深刻的理解,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南风歌》里讲‘可解吾民之愠’‘可阜吾民之财’,可以说从上古时期以来,盐湖就是老百姓的宝。再就是东禁门、西禁门和中禁门门头分别题以‘育宝’‘成宝’‘祐宝’字样,明朝盐运使吴楷在形容盐池地理位置时说,中条山‘如龙抱珠’,盐湖南侧堤坝名为‘护宝长堤’,这些都说明了盐湖的珍贵性和稀缺性。”在张国红看来,盐湖就是一个宝。

从远古至今,运城盐湖的开发利用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保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进步贡献了特殊的功绩。它以丰富的盐资源,吸引凝聚了华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让河东地区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我们可以把盐湖看成一个五千年的‘工厂’,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生产了五千年,从产盐到产硝,再到康养、卤虫养殖,它一直在生产,一直没有间断过。”张国红提供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五千多年来,运城盐湖一共生产了1.3亿吨盐,年产量最高峰出现在明朝,为21万吨左右,可供6000万人口使用。

通过多年的研究,张国红还发现盐湖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盐资源可供开采,是因为周边有源源不断的地下水将盐分输送到盐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做了地勘工作,其中的一项数据显示,每年运城地下水带进盐湖的盐分总量在17万吨,可以说盐湖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除了盐湖本身所特有的价值,其周边所修建的一切设施,也具有非常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张国红将其概括为“一湖、二堤、三河、四滩、二十五库、七十二道埝、三千个畎子”。

“一湖”即盐湖,“二堤”即东西防汛工程,“三河”即涑水河、姚暹渠和湾湾河,“四滩”即4个存水滩,“二十五库”即在“三河”周边一共建设了25个大大小小的水库,“七十二道埝”即为了防止中条山的水直接进入盐湖而修建的大大小小72道埝子,“三千个畎子”即历史上最多时有3000个畎子,目前有将近1000个。

在张国红的眼里,这些设施不仅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构思非常精巧,有着非常高的历史经济价值。“人们说都江堰用了两千多年还在用,实际上盐湖的好多设施已经用了四五千年,而且构思精巧程度不亚于都江堰,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可与之媲美。”

中国有上千个盐湖,世界上的盐湖更是不计其数,但唯有运城盐湖呈现出七彩斑斓的景象。由于盐湖每个池子中卤水成分不同、浓度不同,使卤水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七彩斑斓的景象,这也成为盐湖独特地理风貌的标志。同时,盐湖周边丰茂的水草、特有的动植物等,同样具有其独特性和稀有性。

五千年的生产活动、丰富的文物遗迹也衍生出了悠久灿烂的池盐文化。黄帝战蚩尤的神话传说,传诵了四千多年的《南风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步产盐法”,见证河东盐运辉煌历史的虞坂古盐道,被称为“中华庙宇一枝奇葩”的池神庙,由盐而生、因盐而兴的“运城”城市之名的由来,研究盐湖历史的专业盐政志书《河东盐法备览》,甚至一个“盬”字,无不浸染着浓郁的盐文化基因和灿烂悠久的盐池文化,同时也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河东文化,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根祖文化。

在张国红的心里,运城盐湖不仅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更是一座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随着“退盐还湖”工作的全面启动,张国红正在积极谋划如何加入到盐湖的科学保护与开发中,为打造一个更加美丽的“七彩盐湖”贡献盐化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人物链接:张国红,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2年10月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焦煤运城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芒硝、硫化碱分会会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芒硝、硫化碱专家,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芒硝、硫化碱专家。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

韩维元 通讯员 关 妍 吕国玉/图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国红:守好盐湖这座千年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