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嶷疾恶如仇,执法如山_河东吏事千秋
张克嶷字伟公,山西闻喜县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名吏,以执法严明而著称。一、不畏权贵
张克嶷于康熙十八年进士及第,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调到刑部,成了执法断案的**。
有一宗案件,牵连到朝中执政大臣的亲属,刑部的**们都不敢去抓人,张克嶷却不信这个邪,勇敢地承担起抓捕嫌犯的责任。那位嫌犯是满族人,归内务府管辖,内务府袒护自己人,声称此人出使在外,不能归案。
张克嶷不肯罢休,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询问内务府,此人出使去哪里,执行什么任务,什么时候回来等等,逼内务府做正式答复。
另外,他还力请刑部尚书到内务府交涉,一定要拿此人归案。
康熙年间的吏治官风虽然不错,但朝廷还是比较袒护满族大臣,最终也没有让这个嫌犯归案。张克嶷办事不成,却获得了不畏权贵的名声,大家都很敬畏他。
二、广西治盗
张克疑可能是得罪了朝中执政大臣,不久就被外放到遥远的广西,担任平乐知府。当地民族众多,瑶族、壮族、苗族等各族杂居,风俗不同。语言不通,并且各怀戒心,不支持官府。平常发生了盗案,官府根本无从下手。
张克嶷上任后,首先和谐民族关系,与当地的苗族酋长友好交往,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取得了苗族酋长的信任。在酋长的帮助下,张克疑抓获了两名巨盗。在处罚方式上,张克疑用了一些权谋,将其中一名巨盗依法处死,而赦免了另一人。
此人感恩戴德,愿意为张大人效犬马之劳。张克疑就命令他担任平乐地区的侦缉工作,专门负责查办盗案。这个人是从强盗窝里跑出来的,熟悉情况,由他来治盗,事半而功倍。
在张克疑的任期内,平乐地区的治安情况良好,盗匪们都远远地跑到外地去了。
(张克嶷此举,客观上颇有“以邻为壑”的意味。但是,在情况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做到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三、智剿叛匪
张克嶷调任广东潮州知府后,当地各县盗贼四起,其中最大的一股,自称是明朝皇帝的后裔,聚众一千多人。张克嶷奉命剿匪,他先派士兵埋伏在白叶祁山一带,多张旗帜,设为疑兵,令敌人不敢贸然逼近。然后又挑选了二百名武艺好的精壮士兵,趁着半夜起大风时,去袭击敌人的营寨,并且虚张声势,说清朝大军已到。又令城中人马,击鼓呐喊,以助其势。袭击开始后,敌人摸不清形势,都向祁山一带逃窜,恰好中了张克嶷的埋伏。
在这场战斗中,张克嶷带领的清军,大获全胜,斩杀了三名匪首,其余的叛匪都四散逃窜,缴械投降,叛乱就算是彻底平息了。
事后,广东巡抚要向朝廷汇报张克嶷的功绩,张克嶷说:“这只是一股普通的盗匪而已,并不是什么明朝皇帝后裔。
如果按'明裔’向朝廷汇报,恐怕会兴起大狱,株连很多平民百姓,反而容易引起进一步的动乱。”巡抚听从了张克嶷的意见,就按普通盗案来汇报。
(对清朝来讲,张克嶷无疑是为朝廷立了一大功,也恢复了地方秩序。而一位汉族士大夫,带兵剿灭“反清复明”的义士,让我们后人听起来,心里总不是味道。张克嶷不肯以“明裔”结案,固然是为了爱护百姓,但恐怕也有良心不安的成分在内吧。)
四、执法如山
潮州有一户娶亲的人家,迎亲路上,新郎被人杀死,新娘被人抢走,喜事办成了丧事。张克嶷接到报案后,就微服私访,调查凶手。最后发现作案者是本地一位“大豪”,就立即派人把这家伙抓了起来,把新娘子从虎口救出。
依照法律,杀人抢亲绝对是死罪。但这位“大豪”有权有势,立即动用关系网,向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等大官行贿说情,广东省负责法律的“监司”也被他们收买。“监司”就以督抚的名义向张克嶷传话:“只要能把这件案子稍微拖延几天,他们就会重重报答你。”
张克嶷却不肯买账,他强硬地说:“我的官职可以罢免,这件案子绝不能拖延。”他依法处决了这位“大豪”,上级**也拿张克嶷没办法。
有一个人,打着北京某亲王的旗号来潮州开矿,张克嶷把他抓了起来。
那人拿出一张“龙牌”,证明自己的身份。
张克嶷先把那人关押起来,拿着“龙牌”去找上级,验证“龙牌”的真假。发现“龙牌”是伪造的之后,张克嶷立即命人把这名诈骗犯乱棍打死。
(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诈骗现象,至今仍然不绝。一般的下级**,都宁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生怕得罪了上级,这就往往让诈骗分子得遥。看来,还是要向张克嶷学习啊!)
张克嶷执法严明,不给上级面子,也就没有什么升官的机会。父亲去世后,他遵制丁忧,辞官回乡,就再也没有出去做官,一直闲居于故乡闻喜,于七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官只做到潮州知府,是个地方小官,但后来的史家没有忘记他,为他在《清史稿》中立了传,算是名标史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