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9-1 08:44:03

直言敢谏的柳泽


直言敢谏柳泽 (资料图)

柳泽,生卒年不详,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睿宗时任监察御史,玄宗时任太子右庶子。后被委任为郑州刺史,未及成行,即患病身死,追赠兵部侍郎。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出处,是唐代大臣柳泽给唐睿宗李旦的一封奏疏。此篇奏疏,最早见于后晋刘昫等撰写的《旧唐书·柳亨传》所附的《柳泽传》,后被收录在《全唐文》中。

这封奏疏的写作背景,是唐睿宗李旦第二次被立为皇帝后不久。李旦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他曾两次让出皇帝之位,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其经历也算得上是一段传奇。他第一次当皇帝,是在他的哥哥唐中宗李显因为不肯当傀儡而被废掉之后。后来武则天称帝,李旦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母亲。这是其第一次让出皇帝之位。他第二次当皇帝,是少帝李重茂被废之后。中宗李显驾崩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少帝李重茂。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镇国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废掉少帝,拥立李旦为帝。而李旦在两年之后,又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这是其第二次让出皇帝之位。

柳泽给睿宗上的这封奏疏,谈论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皇太子,就是关于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的教育培养问题。李隆基能够联合镇国太平公主,在错综复杂、转瞬即变的政局中一举拿下韦皇后、安乐公主,其政治素质是有目共睹的。但他也有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喜欢奢侈享受,喜欢音乐歌舞,喜欢打猎游玩,这些都让柳泽感到十分担忧。如果没有太大的变故,李隆基将来当皇帝,应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假如他带着这些问题登上权力的顶峰,一定会给大唐带来一些麻烦。柳泽给睿宗上这封奏疏,就是希望睿宗能够注意到李隆基身上的这些缺点,并加以训导和改正:“诞降谋训,敦勤学业,示之以好恶,陈之以成败,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则福禄长享,与国并休矣。”对太子身上的毛病,要多加留意,时时加以训导,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做什么会导致成功,做什么会导致失败;用道义指导做事,用礼法约束心性;在祸患没有萌发之前就预先准备,在灾难没有到来之时就预先防备。这样的话,个人可以长保富贵,国家也可以永保太平。

柳泽的奏疏,睿宗表示赞赏,还将其提拔为监察御史。不过,让柳泽始料未及的是,睿宗对当皇帝似乎没什么热情,很快就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所以柳泽的这些建议,等于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李隆基仍然带着让柳泽担心的那些缺点做了大唐的新一代天子。后来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才干非凡,继位之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一批贤臣,很快将大唐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堪称辉煌的“开元盛世”;但也正像柳泽所担心的那样,唐玄宗喜欢奢侈享受,喜欢音乐歌舞,喜欢斗狗走马,这些给盛世的背后埋下了隐忧,让大唐在极度繁荣之后不久,就走向了衰落。我们在惋惜之余,还真是要佩服柳泽的先见之明。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出处和史实就是这样。不过,我们要说明的是,这句话虽然是柳泽说的,但核心意旨却来自中国的文化传统,类似的表述在中国典籍中所在多有。比如《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子·牧民》说:“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有这些,都是强调要在不好的迹象刚刚冒出苗头,灾祸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善加预防。

这里面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有未雨绸缪方能事半功倍的经验和智慧。

来源:运城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直言敢谏的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