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所言四十事,是已施行三十有六(三 ) 河东吏事千秋
赵构在战乱中组建的南宋新朝廷,刚开始还是颇有一番中兴气象的赵构能够虚心纳谏,群臣也能够畅所欲言。赵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泡取得赵构的信任,走向南宋朝廷的政治权力中心。刚开始,高宗赵构任命赵鼎为“权户部员外郎”,后来由于张浚的荐,又改为“司勋郎官”。
赵构驾幸建康(今江苏南京),下诏让群臣就“防秋”之事提建议也就是防备金兵秋天的进攻。赵鼎建议说:“宜以六宫所止为行宫,车所止为行在,择精兵以备仪卫,其余兵将分布江、淮,使敌莫测巡幸之所。”这个建议的核心是迷惑敌人,保护皇帝的安全。皇太后和其他后富眷属所在的位置称为“行宫”,皇帝所在的位置称为“行在”,二者不常在一处,并且把兵将分布在江淮各处,让敌人摸不清头脑,不知道皇帝究竟在什么地方。这个建议充分考虑到了保护皇帝的重要性,赵构当然高高兴兴地采纳了。
有一阵子,久雨成灾,赵构认为这是朝政有过失,又下令大家提意见。赵鼎于是拿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政治主张,他说:“自熙宁间王安石用事,变祖宗之法,而民始病。假辟国之谋,造生边患;兴理财之政,穷困民力;设虚无之学,败坏人才。至崇宁初,蔡京托绍述之名,尽祖安石之政。凡今日之患始于安石,成于蔡京。
今安石犹配享庙廷,而京之党未除,时政之阙无大于此。”赵鼎把王安石和蔡京放在一起进行攻击,其实是把北宋灭亡的责任,全部推到王安石、蔡京一派臣子的身上。蔡京是著名的奸相,罪大恶极,在当时已经有公论,攻击蔡京很容易获得朝野的支持。
而赵鼎的用意却不止于此,一方面他要清除王安石的治国思想,另一方面则要清除朝中残余的蔡京党羽或者说王安石变法派的势力。
赵构采纳了赵鼎的意见,撤销了王安石“庙廷配享”的崇高待遇,此举标志着王安石的变法治国思想被朝廷彻底地排斥了。而献策的赵鼎,被高宗赵构提拔为“右司谏”,这又说明,传统的“旧派”势力,在朝廷又一次抬头了。
当时战事频仍,武将的地位非常重要,能不能重新撑起宋朝的天下,全看这些将军们能不能打仗,所以将军们的跋扈骄纵,也就在所在难免,赵构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有一次,将军刘光世的部将王德,因为一点点矛盾,擅自杀害了韩世忠手下一位将军,而韩世忠呢,也率部下侵占了建康府的一座府廨,双方都在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皇帝赵构惹不起刘光世和韩世忠,只能在宫中暗生闷气。
赵鼎这时候站出来,替朝廷撑腰。他上奏说:“王德带兵在外,如此肆无忌惮地专权杀人,现在如果不追究他,以后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赵构很高兴,顺水推舟地说:“那就派你去审查王德吧!”赵鼎又上奏道:“只审查王德还不够,应该下诏痛责韩世忠,让他把犯法的部将交给朝廷治罪。”赵构也同意了。
赵鼎当然知道,这时候不能对武将太严格,只是做做样子,把王德抓起来严厉地审问几次,最多打几百杀威棒,然后就放回去继续带兵了。但他露的这两手,确实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树立了朝廷的威信,各位将军以后也都有所收敛了。
赵构高兴地说:“过去唐肃宗在灵武中兴,任用了一位李勉,方才树立起了朝廷的尊严。我今天得到了赵鼎,才算是无愧昔人啊!”他下诏提拔赵鼎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范宗尹反对说:“按朝廷的惯例,从来没有从司谏直接提拔为殿中侍御史的。”赵构说:“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范宗尹这才不吭气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