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26字封号背后
努尔哈赤自幼喜欢读《三国演义》,在其取得领导地位后即倡导对关羽的崇拜,曾在赫图阿拉修建关庙,奉祀关羽。皇太极对《三国演义》也是喜爱有加,“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辽、金、元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目的在于“使满族子弟,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而这里的《三国志》实际上就是《三国演义》。此后,皇太极建都城盛京时,在地载门外也建了关帝庙,还钦赐“义高千古”的匾额。
清军入关,清王朝定鼎中原后,为了稳固满洲族在汉地的统治,强调满汉共治,一方面大力倡导以宋明理学治国,尊崇孔子和朱子,以获得汉族士大夫阶层的服膺;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弘扬对关羽的崇拜,努力使这一与理学有着密切渊源的人物形象更具有普泛化的号召力,在民间层面强化臣民对于国家的忠诚意识,从而将以忠义神勇著称,并在汉族中拥有大批崇拜者的关羽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典礼仪式和建筑物的兴建有助于实现对于民众新的政治记忆的刻写,表达维护统治的意识形态诉求,清代帝王是深谙这一点的,因此通过对关羽不断加封、祭拜以及在京城和全国各地大量兴建关帝庙来强化关帝崇拜。清朝先后有清世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8个皇帝为关公加封,先后13次封祀关公。清康熙四年尊关羽为夫子,与孔子并称。雍正八年,追封关羽为“武圣”,与孔子并称为“文武两圣人”。并且封号的溢美文辞越来越多,最后到了清德宗光绪,其封号竟达到了26字之多,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而清代关帝庙的兴建也是一大盛事。不仅在始建于明代的历代帝王庙里增建了一座庙中庙的关帝庙,而且在全国各地大力兴建关帝庙,关帝庙的兴建达到了这一建筑物修建史的顶峰。
以北京为例,据史料记载,当时北京城内专祀关帝和以泛祀关帝为中心的庙宇达116座,如果再加上京郊的关帝庙,共有关帝庙200余座,占庙宇总数的十分之一,位居第一。甚至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也要建造几座关帝庙,可见重视的程度。
张书杰/文(《中华读书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