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的楷模郤缺
郤缺(?-前597),姓郤,名缺,其父郤芮为晋国大夫,封地在春秋晋国冀地(今运城市河津清涧带),因而又称冀缺。早年,郤缺因父罪诛连,被降为庶人,耕于冀地。后由胥臣推荐步入仕途。晋文公时任下军大夫,晋襄公时任散卿,晋灵公时任上军主将,晋成公时任中军主帅、正卿,即宰相之职。于晋景公三年(前597)去世,卒谥“成子”。郤缺早年生活在春秋时期,接受的思想观念主要是宣扬“仁、义、礼、智、信”的周礼。周礼一方面使郤缺的思想受到束缚,另一方面由于郤缺崇尚周礼,从而孕育了爱国敬业、相敬如宾等传统美德。郤缺是个崇尚礼仪、道德高尚的人,他回到冀地后,每天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和睦邻里,关爱妻子,受到乡亲们的一致称赞。他的妻子是个贤惠善良、通情达理的妇女,对丈夫被贬降,非但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对他更加体贴。她每天纺线织布,操持家务,对丈夫的衣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堪称“贤内助”。有一天,晋文公的大臣胥臣出使秦国,路过冀地,看见郤缺正在田间耕耘。郤缺的妻子给丈夫送饭,夫妻之间相互行礼,像对待贵宾一样相互礼让,恩恩爱爱。胥臣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切,内心非常感动。回到国都,就向晋文公推荐郤缺。胥臣对晋文公说:“恭敬,是德行的集中表现。能够做到恭敬,就必定有德行,德行能用以治理人民。臣亲眼看到郤缺夫妇相互敬重,像对待宾客一样,郤缺真是个有德行的人,请君王用他。”晋文公采纳了胥臣的建议,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从此郤缺在胥臣的推荐下,走上了从政道路。
郤缺是一位德行很好的宰相,他从政多年,稳健成熟,屡建功勋。他以“文可兴邦,武可定国”的雄才大略,为振兴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历代修身、齐家、治国的楷模,堪称道德宰相。特别是他与妻子“相敬如宾”的典故,流传万代,家喻户晓。后人把郤缺锄田之处称为“聚德田”,把冀地称为“如宾乡”。
郤缺爱国敬业,自身淳朴勤恳、稳健成熟的品质源于厚朴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传统文化。更得益于郤氏家族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和敬业精神的传统家风。
今天,我们缅怀郤缺,学习郤缺修身、齐家、治国的品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马鹏亮/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