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赵华甫的故事
父亲赵华甫,1921年出生在河北省清河县大堤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10岁时,祖母病故,祖父在卢沟桥事变对日作战时阵亡,姑姑当了童养媳,父亲投奔到老舅、老姑家生活。父亲18岁回到大堤村打短工、扛长工四个年头。有时,他还被迫给日本鬼子修炮楼,挨打受骂,恨透了日本鬼子。黑夜时,村里常有八路军活动,父亲就找叔父赵克然(共产党员)要求参加八路军。1942年1月的一天晚上,经叔父介绍,父亲参加了八路军。1943年2月,他被编入一二九师新旅十九团三营七连七班任副班长,上太行山抗日、打游击。同年4月,部队在平遥过汾河时,遭遇日本鬼子伏击,与鬼子展开白刃战。他和两个日本兵围着一棵大树对刺,这时班长从鬼子后面和他一起刺倒鬼子,他俩拿上鬼子的武器,激战突围后,由排长张明吾带领百余名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补充到洪赵支队,后整编到吕梁军区独四旅十四团直属特务连警卫排任副排长。1945年5月,父亲在汾阳三泉由李常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编入吕梁独四旅和王震部三五九旅组建的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1947年3月西渡黄河到陕北归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参加延安保卫战。部队在榆林战役中,俘虏敌军314人,父亲任战俘管教队队长,在两个多月的管教中,他严格执行党的俘虏政策,精心管理,将所有俘虏全部补充到我军当了战士。同年被评为模范并立二等功。1947年10月,他参加了第一次解放韩城和宜川战役,后随西野二纵从壶口下游圪针滩铁索桥过黄河到晋南休整。12月参加解放运城战役。当时战斗十分惨烈,他身体多处被弹片炸伤,其中一块弹片扎进脖子,外露一小截,他随手拔出,撕下一绺衣服包扎,继续战斗,并被敌人**严重烧伤眼睛,战地医生包扎时,发现他皮带上扎着一个**头,把肚皮压了一个弹痕,后转新绛后方医院医治。
1948年5月,经西野二纵留守处马汉文介绍,父亲到河津县公安局工作,任禹门派出所首任所长。1949年11月,他在临汾公安局特训一个月,1950年2月调回河津县公安局任保卫股副股长,同年6月到运城地委参加整党学习五十天,回县局后又任派出所所长。
1948年8月,王震司令员在指挥黄龙山南麓的壶梯山战斗中负伤,由夫人王季青等陪伴,从禹门口东渡黄河到河津后方医院治疗。某日,部队有位警卫员到禹门口公安派出所找到时任派出所所长的父亲,说部队有位首长要见他。父亲随警卫员来到禹门口黄河滩边,一见包扎着的王震,即刻立正敬礼。父亲做了自我介绍后,立即到龙门村找到农会负责人,派原斗管、原双学两个民兵赶一辆马车到黄河滩。父亲和警卫员将王震扶上马车,送走王司令一行。分别时,王震送给父亲和两个民兵各两盒哈德门香烟表示谢意。1949年3月到年底,父亲配合协助西北野战军后勤部建设禹门口铁索桥。1952年1月,父亲被调往运城公安处劳教科三中队任队长。1953年10月,父亲又被调到山西省公安厅第三劳改管教队任中队长、教导员。其间,还荣获太原市先进工作者、山西省政法战线先进工作者等称号。随后,母亲户口迁至太原,组织安排给其一个招工指标,父亲谢绝组织的关心和关怀,把机会留给工资低、子女多的同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父母带我们到郊区采拾落地的红枣,捡拾拇指粗的胡萝卜补充三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从小学习刻苦,穿着补丁衣服,住校盖着补丁棉被,老师表扬说:“八路军后代就是不一样!”因父亲战时负过伤,加上工作积劳成疾,组织曾安排他到榆次疗养院休养,考虑到自己身体状况,加之姥爷姥姥无人照顾(舅舅卢龙变是牺盟会会员,在抗日部队从新绛过汾河时,遭日军飞机轰炸而阵亡)。1970年7月,父亲申请携家人回到河津离职养病。爱英在清涧知青插队期间,生产队安排知青去黄河梯子崖到船窝采草籽,由于梯子崖梯陡崖高,十分危险,母亲担心爱英年龄小,不愿让去,但父亲为了锻炼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劝说母亲支持爱英去。此类事情在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过程中时有发生,使我们姐弟身上都烙印了革命先辈的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受益终生。后来,省公安厅派人到河津看望父亲,并告诉他:第三劳教队(团级)三结合组建新班子,望其回调,父亲因病谢绝组织的关爱。
父亲一生上太行、进吕梁、保延安、攻运城、守禹门、从公安,1979年2月11日病逝后,县委组织部在清涧村召开追悼会,将其安葬在河津九龙陵园。2008年5月13日,母亲卢凤龙病故后,迁出陵园合葬在清涧湾青年林。
受父亲的言传身教,作为共产党员、退休干部,我们要强党性、守底线,退休不退志、发挥正能量,教育子孙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征程中当好“压舱石”。
注:赵华甫,入选2020年《河津公安志》人物传。
赵爱英赵安顺赵爱花/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