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唐良吏卢虔
张耀清/文卢虔,字子野,祖籍河北范阳,迁居山西龙门县清封里(今河津清涧)。他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世代耕读传家,书香门第。他从小读书于姑射山书院,发愤苦学,抱负不凡。他的青年时代正处于军变分裂、藩镇割据的历史环境,虽已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一腔爱国之心,却难得报国机会。直到平息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唐代宗李豫登帝的永泰初年(765年),才考中进士,开始了为国效力。据所查资料,他进入仕途后,主要为官于代宗、德宗和宪宗三代皇帝。这个时期唐王朝各种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治理比较艰难。他先后在朝廷担任御史大夫、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等职。为纪念这位河津历史名人,并祝贺卢虔陵墓顺利修缮,笔者略论其生前死后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
(一)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中央集权力量大大削弱,不少地方的官宦朝臣养尊处优,不理国事。有的甚至贪赃枉法,腐化淫乱。刚刚踏入仕途的卢虔被代宗皇帝任命为大行军金吾大将军,出师涿州、范阳一带,平灭“安史”残余,旗开得胜,战绩卓著,代宗喜出望外。不久又提升他为昭义军节度使。贞元年间,卢虔又受德宗李适的任命,带了尚方宝剑,到泽州(晋城)、潞州(长治)、邢州(邢台)、洺州(邯郸)、绛州(新绛)、蒲州(永济)、华州(陕西华县)等地去巡视官风、体察民情。由于他一贯怨恨那些官不称职、无功受禄、以权谋私、道德败坏、祸国殃民的大小官吏,所以惩办起来非常果断。所到之处,对乱征田赋、搜刮民脂的贪官污吏、恶棍、歹徒,一律严惩不贷。对那些罪恶累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就先斩后奏。此时,全国有相当一批贵族官僚、地主豪商、高利贷主狼狈为奸,贪得无厌地扩充自己的庄园,有恃无恐地侵蚀和霸占国家土地,甚至连一些州官县令也为所欲为。邢州有一个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司法部部长)名叫卢建容,为了给儿子建一座别墅,竟霸占民田数万亩,农民敢怒不敢言,只得离乡背井,另寻生路。卢虔到邢州立即下令拆倒庄园,归田于民。卢建容以为与卢虔是同族祖先,不会把他怎样。可卢虔启奏朝廷,得到德宗皇帝的亲笔批示,撤了卢建容的职。此事一经传开,使那些贪赃昏庸、仗权欺民的大小**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据传,绛州、蒲州的官吏,害怕卢公来后不放过他们,便连夜把“印”挂在大堂上,弃官而逃。还有一事更显卢虔不徇私情、刚正不阿、为民请命不怕肝脑涂地的精神。贞元年间,德宗皇帝的叔父李光年,在华州游骊山(今临潼华清池)时,放纵他的儿子强霸民女,残害人命。受害人告于卢虔。卢此时正奉旨巡察陕西关中、豫北、晋南、晋东南以及河北西部一带州县。他接案后便将李光年之子逮捕。但当朝宰相想讨好皇帝,让卢虔从轻处理。卢虔不怕招引杀身之祸,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理,跟宰相据理争辩,最终将这个无恶不作的皇族逆子问成死罪,斩首于众。此举声震朝野,也为民伸张了正义。有一年,河南灵宝旱情严重,州县**还强征税赋,百姓拆屋砍树,嫁妻卖子,无法生存。他犯颜直谏,请求皇帝停征税赋。等到第二年春天,野草发芽,桑树生葚,渐有食料,再行征收。此举救活了许多百姓。他任复州刺史时,当地遭水灾,民不聊生。他亲带民众,完成了从隋代就开始修筑的堤坝。神道碑中就有“修长堤,灌田数千顷,民免水害”的记载。
(二)
卢虔不居功压僚,不媚上欺下,忠诚唐王朝大业,为政清廉奉公,治理功绩显著,所以颇受三代皇帝的恩赐和重用。唐元和四年(809年)卢虔死后,宪宗皇帝李纯敕封他为兵部尚书,灵柩运归故里,茔择龙门延福里(今张吴村)安葬。令开国侯当朝宰相郑余庆撰文建神道碑一通。碑中详载了卢公为人为官的事迹。他死后朝野一片念颂声。当时的诗人孟郊,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卢虔爱才,便资助其三试科举,使他终入仕途。卢公死后,他写了许多怀念之诗。如“春色若可借,为君步芳菲”。同时代的大诗人白居易还写了《祭卢虔文》,文中有“惟尔质性端和,风犹茂远,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秉大节而事君,始终一致;陈义方而训子,忠孝两全”之句,以表哀思。大文人韩愈曾感叹:“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卢虔为官多年,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要求非常严格,常以廉明自勉,淡泊励志,从不讲排场,摆威风,追求富丽豪华。神道碑还有“子野为国家之贵仕也,而能率身淡薄车马裘衾之事”的记述。卢虔潜心攻读《春秋》、《孝经》,尤精《易》道,努力博学史籍,立志要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贤能之士,所以担任朝廷要职期间,能以“经义决狱”奠定理政基础,秉公执法为朝廷效力。有时,他还用先朝魏征给太宗提醒过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哲理说给皇上听。还把“福善祸淫,亦由人事”的辩证关系解释得入情入理。卢虔有谋略而干练,重经世而致用,必然受到历代皇帝的赏识。
(三)
1200多年来,卢虔的后裔也很重视卢氏文化的传承。1988年《河津县志》的主编之一卢登全先生,用了多年时间搜集整理了卢氏史迹资料。1992年由他主笔出版了《清涧卢氏史迹集》,书中收录了卢虔生前死后的许多传说故事,又记载了史有名望的卢氏后裔,还记述了历朝历代对卢虔的祭祀和卢公陵墓的管理保护以及卢氏家族家规家教的传衍实例。该志书是当年我市第一本写族史的资料集。据族志记:“卢虔与襄州司马之女薛氏婚配,终生不曾纳妾,生得一子名克家,孙名有光。夫人也能按卢公之教谕,勤俭持家,和亲睦邻,儿孙都能恪守家规,诚实做人,清政为官,报效皇恩。”
去年以来,清涧卢氏后裔卢陈志发起捐资重新修缮卢虔陵墓的倡议。他携全家专注于此项功德之事,得到了卢氏后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我市和运城市有关单位领导也非常重视。市文物局的同志全力协调各方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已使工程顺利进展。卢陈志表示,要在有生之年,组织卢氏后裔和专家学者成立卢氏文化研究会,不断完善陵园的修缮工作,力争将卢公墓园建成河津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市史志文化研究会会长任罗乐先生,还为修缮工程所需拟了两副联。即:武略文韬,功盖大唐社稷;尚书柱国,荣膺光禄大夫。另有:仰文中,博经义,名著龙门延福里;泽清涧,兴范阳,德昭天下卢家人。卢虔一生为国操劳,替民着想,刚正廉明,敢斗邪恶,忠于朝廷,献身社稷,清苦自励,不改初心。他之品质,之风范,之作风,之勇气和担当,构成了一个良吏的典型形象。千余年来受到人们的敬重、怀念、祭祀和爱戴是理所当然,名望所归。而对当前挖掘人文历史,传承德孝文化,深化廉政建设的新形势,这就是我们走近卢虔,致敬卢虔的意义所在。
逝者长已矣,斯风鉴后人。卢虔公千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