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12-31 11:51:59

薛仁贵之谪贬象州考(48)_河津文史

他不图名利,不避风险,几次独自一人登象山,赴灯山,深入土匪窝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土匪弃暗投明,下山为民。这些作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象州地方社会安定,受到朝廷褒奖。薛仁贵推己及人,甘做无名英雄,在地方官吏中交了许多知心朋友。在百姓中他除了与住户结下深情外,对村里的贫困人家,也悉心照顾。

仪风三年(公元675年)腊月,岭南忽降大雪,居于天盖山之巅的十三户猎户,遇到了灭顶之灾。当时大雪封山,家中无米下锅,更无鸡、猪可杀,一连四五天无饭充饥。薛仁贵与其中一个在灯山当过土匪的小伙子相识。这个小伙子受大家推荐,下山找薛仁贵。当从积满冰雪的崎岖小路上走下山时,鞋袜掉了,双脚冻僵,当爬到仁贵住的村庄,找见仁贵,叫了一声“元帅”就昏倒在地,不醒人事。

仁贵与住户及邻居将小伙子抱回家中暖和,住户生火欲给小伙子烤脚,仁贵拦住说:“脚冻僵了,一烤就溶化了,双脚只能剩下骨头,绝不能烤。”他毫不犹豫,解开棉衣,将小伙子的一双冻僵的脚抱入怀中,用体热慢慢温暖,这才保住了小伙子的一双脚,小伙子在下半夜才苏醒,给仁贵讲了乡亲的困难。仁贵将小伙子托住户照看,他买了百十斤馍、饼、米、面立即赶赴象山,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结实有力的身体,经过半夜攀爬,次日上午赶到山顶,救活了十三户贫困猎户。这些穷人将薛仁贵视为救命恩人,歌功颂德,世代流芳。

  8、将衣冠赠给象州百姓。薛仁贵在象州二年,转眼就过去了。仪风四年(公元676年),高宗大赦天下。仁贵遇赦回京。临行时,住户和那些穷朋友以及附近百姓赶来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仁贵见状,感动得老泪横流,他说:“父老兄弟请回,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仁贵牢记着众位!”并将来象州时穿的衣服赠给住户大爷,将头盔赠给天盖山的小伙子,挥泪告别。

  9、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二月二十一日,薛仁贵在长安病亡,消息很快就传到远在山南岭西的象州,官吏、百姓纷纷自发集会,以各种形式悼念他。住户老先生和天盖山小伙子献出薛仁贵临行时赠给他们的衣冠。象州百姓将此衣冠葬于薛仁贵为了解匪情曾登上的回面山顶,每年都去祭扫,顶礼膜拜,十分敬仰。文革期间被毁。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十一月编的《象州县志》载:薛仁贵衣冠墓在城南回面山顶,距城十里,碑文题曰“唐故平辽王薛大将军墓”。又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总纂的《象州志》载:薛仁贵衣冠墓在城南回面山顶,距城十里,碑文题曰“唐大将军薛仁贵衣冠之墓”,碑高六尺,背面简介仁贵生平及贬象州之事。

  《象州县志》对衣冠之墓题名的两种记载,哪一种正确?经考证“县志”中有原墓碑文拓片,题曰“大唐将军薛仁贵衣冠墓”应为真实。上述两种记载,都有失误之处。                     (4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薛仁贵之谪贬象州考(48)_河津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