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赵秦鲂 勤善传家 孝慈用世
赵秦鲂
学生赠的牌匾
家庭合影
在运城市区一个普通的家属院中,住着一户人家。这家的春联十余年间自撰自写,传承家风文化。这家媳妇孝敬老人,在邻里间很有口碑。
春节前,记者走进这个联文化家庭,采访了女主人、运城市直退休干部、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赵秦鲂,听取了一段不平常的家风故事。
联文化传承家风
踏着尚未消融的冰雪,走到赵秦鲂家,抬头看到门边她自己撰写的春联:年景耕耘收获;寒梅绽放真情。意为告诉家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真情暖人心,以大自然养身心。进得门去,墙上是一块赵秦鲂学生给她赠送的牌匾:厚德载物。
对赵秦鲂的采访从她家每年的家庭楹联开始。从原市卫生局退休后,她在运城市楹联学会参加各种学习与活动。担任过副会长的赵秦鲂学以致用,早早开始创作家联,用联语表达家风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激励子孙。
2011年,家里喜得孙子,她撰联:圆祖梦,新年添喜;励后昆,孝道留香。这副联把孝道写入其中,让儿孙们谨记家训。2012年,老伴退休后自主创业,她撰联:干事仍需身体健;围炉还是子孙亲。提醒家人心中有家、慈爱子孙。那一年,儿子家的联为:孝亲教子春风里;敬老乐群雨露中。把孝亲、敬老当作家事主旋律,张贴于门旁,时时提醒宣传。还有一副联:立志何须历程远;做人仍是诚为先。让孩子立志高远,待人以诚。
2013年:家和是福人人守;业旺求真事事成。2014年:酱醋油盐皆有味;秋冬春夏总融情。2015年: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引曾国藩名言)。2016年:心存善念全家福;身正德馨百代荣。
2017年、2018年、2019年因老人逝世守孝,家中不贴春联以寄哀思。2020年,她撰联:守孝三年怀母爱;报国满志释情怀。2021年:德立国,国邦兴旺;善持家,家道和谐。2022年:年景耕耘收获;寒梅绽放真情。2023年:春来疫去新年好;兔耀龙腾盛景新。2022年4月,老家新房建成,赵秦鲂的老伴在客厅敬了祖先牌位,附言:先人堂前献,后辈心中欢;家风需传承,德孝续万年。
在社会信息多元、生活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赵秦鲂用楹联文化守望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让人感佩。
好儿媳勤劳善良
记者坐于沙发之上,赵秦鲂取出了儿媳妇精心制作的橘糖浆。据她介绍,为了制作这种水果膏,儿媳妇用去了20斤小金橘,加上冰糖,经过好几个小时的熬制。熬好后,分享给所有的家人。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赵秦鲂的儿媳妇身体力行孝敬公婆,善待家人,令人感动。赵秦鲂说,儿媳妇崔莹为了让她调养身体,不仅熬制了橘糖浆,还制作了山楂酱、秋梨膏和柠檬膏,而且每年换季,都会给她和老伴添买应季新衣。
崔莹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不久前,儿子刚刚参加了央视的《幸福账单》节目。她勤于家务,对公婆孝顺,对丈夫尊敬,其勤劳与善良深受左邻右舍好评。
是联文化的熏陶?还是平时在家中耳濡目染受婆婆的影响?
赵秦鲂讲起了自己不平常的家史。
老父亲当过长工
赵秦鲂1953年生于临猗县北辛乡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她的祖父32岁时便因病去世。为了活下去,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赵秦鲂的父亲赵自立很小时就给一个大户人家当长工,用自己的勤劳付出换取一家人的生活所需。苦难的生活让赵秦鲂的父亲练就了过硬的生存本领,他不仅对乡村的犁、耧、耙、耱非常在行,而且还会一些颇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他曾经一人看管三四个生产队的烘柿子大锅,精心招呼火膛里的柴火,总能把火焰控制得恰到好处,把每个生产队里的柿子都烘得味美色鲜。
过去的小麦播种靠人力摇耧,赵自立不仅能把耧摇得均匀,让麦苗出得齐整,还总结出了口诀,摇耧时只动上身,稳住双腿,眼睛盯住前方一个点,保证种下的麦子将来长出来一行行笔直美观。
除了农活,赵自立还会维修各种农具,用村里人的话说,他是村里少有的“百能”,几乎没有他不会的活计。他吃苦耐劳,队长安排干活时,他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把各种工作完成得整齐漂亮。他用自己的勤劳付出,为儿女们创造了相对舒适的生活,也为他们树立了榜样,让勤劳与善良成为赵家的家风。
赵秦鲂告诉记者,她从小就知道,做好分内的工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论什么时候,认真工作都是必需的。当过长工的父亲也让赵秦鲂很早懂得感恩,感社会之恩,感党和政府之恩。后来,她参加工作,先在县里,后到乡里任职,又去县妇联工作,每到一处,她都与父亲一样,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勤恳,赢得群众信任、上级肯定。
父亲的经历,也给了赵秦鲂一份低调谦和。有一年,因为工作出色,县领导推荐她去省城一个重要岗位工作,赵秦鲂认真考虑后婉拒了。她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只是一个长工的女儿,一切机会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能有半点狂妄与自大。
老婆婆慈爱智慧
如果说父亲让赵秦鲂明白了勤劳的重要,那么婆婆则让她明白,老人的慈爱与智慧,是一个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
赵秦鲂的丈夫7岁时过继给叔父,而叔父患有耳疾,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因此没能早成家。后来,家人为他从西安娶了一个比他小10多岁、名叫赵春桂的姑娘。这个姑娘便是赵秦鲂的婆婆,她因家境贫苦,从小被家人遗弃于西安城,连自己出生地在哪里、生身父母是谁都不清楚。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婆婆从小没有亲人,但天性聪颖,对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感受最深,在为人处事上有一种独特的智慧。赵秦鲂在与婆婆相处的过程中学习体悟了许多,她在为婆婆撰写的祭文中说:有智无路,靠天吃饭。少米缺面,时常锅干。所挣工分,不够吃饭。社直单位,娘去做饭。干净利落,职工称赞。饭菜调剂,人人喜欢。月资五元,补家也欢。替人看娃,精心有加。不计报酬,满意就行。一看几年,老少无怨。孩大上学,来往不断。节衣缩食,持家勤俭。为了儿女,心甘情愿。邻里街坊,相处无间。邻家有事,锅台首占。饭菜可口,再苦不谈。虽是邻家,当己正干。待侄儿女,掏尽心肝。家有三分,总想摆九。粗粮细作,花样繁多。看亲吃好,脸露微笑。家虽贫寒,大礼走前。进家热饭,同炕心暖。三个儿媳,常是夸好。各有亮点,她都点到。些有不足,一字不提。她受委屈,求你喜欢。半生煎熬,七秩转好。儿女家成,尽力尽孝。儿孝媳贤,子孙奉献。劳累整天,她也心欢。秉性善良,事事满足。夸东赞西,眼中均好……
从祭文中可知,赵秦鲂的婆婆勤劳利落,为大食堂做过饭,帮人带过孩子,乡邻家有事常常早早赶去帮忙,站在最热最苦的锅头干活。婆婆聪慧贤良,饭菜做得可口,让一家人喜欢。婆婆待人厚道,有三分力却总要拿出九分的心。婆婆为人聪慧,对三个儿媳妇只表扬夸赞,不指责批评。婆婆看东西只看好的,只说好的,知足常乐,给孩子们作了表率。
婆婆活到八十高龄,去世前,赵秦鲂回到家中,身为长媳,率先垂范,帮婆婆洗脚按摩,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她说,上行下效。婆婆慈祥仁和,包容宽厚,也让自己懂得了怎样持家理事,怎样孝与慈。
孝“生母”一十八年
赵秦鲂的丈夫虽然过继给叔父,但因生父去世早,多年前,赵秦鲂和丈夫便开始协助老家的兄弟们照顾孀居的生母。天冷时,老人从老家到城里的儿子家居住,接来送去,照顾生活,寒来暑往,岁月更迭,赵秦鲂一坚持就是18年。
18年,在并不宽敞的单元楼中,与老人同吃同住,需要克服不少困难。饮食习惯要兼顾,和颜悦色要注意,老人身体要顾及。俗常的日子没有什么大事,琐碎小事,赵秦鲂用自己的慧心化解于无形,让一家老少和和美美,热热闹闹。儿子、女儿和儿媳、女婿耳濡目染,也懂得了尊老孝亲,懂得了家庭和睦的重要。这才有了左邻右舍的夸赞与传扬。
走出赵秦鲂家,又回到了车水马龙的凤城街头。正是下班时间,迎接新春的人们,行色匆匆,走向自己的家。多少个与赵秦鲂一样的家庭,用不一样的家史、家风、家范滋养着儿孙,福佑着儿孙,以及我们这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记者 张建群 王捷 文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