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程其昌家庭”重教笃学 致知力行“
程其昌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家乡万荣度过的。他生长在祖上三代都是教书先生的人家,算是书香门第。父亲讲授的《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格言》等是他接受的启蒙教育,这使他自幼便浸染在儒家文化中。七八岁的程其昌跟随父亲在上朝村、寨子村上小学,学的是《四书五经》《孟子》《古文观止》等。
父亲教学严谨,对程其昌的要求更是严格,所以他总是要比其他的同学更加认真,如果犯错,父亲会责罚他更重一些。在程其昌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对他的关心更多的是“爱之深、责之切”。正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了他做事认真、善于思考的能力,也铸就了后来他能沉下心来去读书看报的心性,以及在工作中钻研学习的能力。
父亲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引导他成长,常给他讲祖上三代都从事教育的故事,用他们的事迹勉励程其昌努力读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对自己的孩子也要求其发奋读书。
程其昌说,重教笃学一直是他们家的传统,家族中的长辈们是他学习的榜样,长辈们始终秉持着只要孩子们愿意读书、能够读书,就竭尽全力供子女们上学的理念。程其昌对自己的儿女也是这样,如果他们愿意读,他不管多艰难都会供。以前上高中是有选送的,或许是因为耳濡目染,他的两个女儿当年都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送上高中,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优秀的证明。
今年已93岁高龄的程其昌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健康,自退休返乡后,他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做笔记,看到好的或有用的文章都要剪裁下来,分类保存,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如今已保存了厚厚几大摞。不仅如此,他还修家谱,写县志。他的行为也影响了儿女,儿子程筑忠和两个女儿都有看书的习惯,还喜欢写些文章。
程筑忠向记者讲述了他近期打算构思一部纪实文学,用来记录他少年时代跟着援疆的父亲在祖国最西边的小县城生活6年的所见所闻。他说这次的灵感和写作的冲动来源于他前一段时间看的一本书,那本书让他意识到人们往往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有着深刻的记忆和认识,所以他想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程筑忠说,父亲除了启发他对文学的热爱,对他叮嘱最多的是在工作方面,“一定要有好的行为作风,要牢记自己不仅代表个人还代表着部门、单位甚至是国家的形象”。程筑忠每听一次父亲程其昌讲述他自己援疆工作的事情,“为老百姓服务一定要认真对待、尽职尽责”,这一认识就更加深刻。
千里援疆为家国
1955年,经党组织批准,程其昌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深造,直到1973年3月,为支援边疆建设,他义无反顾申请到西北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先后在汽车运输队、发电厂、水电局工作。
在程其昌到任前,车队的汽车修理及保养全要到外地去,车队自己干不了。他到后组建了汽车修理保养组,解决了车队汽车修理和保养的问题。他当时所在的发电厂是低压输电,每户以灯头收费,漏洞大。为堵塞漏洞,程其昌在任期间,将电费改为按表计数收费。此外,低压输电到末端时电压低,灯泡的亮度不够,用户都用大灯泡,导致发电机超负荷运转。为了保证全县用电,他带领全厂职工冒酷暑、战严寒,加班加点改低压输电为高压输电,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好评,发电厂也因此被评为先进单位。后来,他又调到水电局工作,参加了裕民县哈拉布拉河水电站建设。为按期完成任务,他吃住都在工地,昼夜不分地指导安装机器,保证了水电站建设如期完成。
直到1987年,程其昌才回到家乡工作。在疆十几年,他躬身建设,眼看着这座城发展,而这段援疆经历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也是他整个家庭的。
程其昌的妻子范恩绒从他们结婚起就将一切奉献给了家庭,夫妻二人一个投身祖国建设,一个在家操持家务。
1975年10月,金秋时节,范恩绒带着3个孩子,跟随程其昌的脚步,离开家乡运城,开始了6年新疆之旅。
程其昌的大女儿回忆,母亲为了多挣一些工分,春种、夏收、摘棉花、挖红薯、拔棉柴、平田整地,农活样样都干,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给孩子缝补衣衫。虽然很累,但是母亲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她亲手给孩子们缝制衣衫,把他们打扮得干净、漂亮,看见孩子们开心,她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尽管夫妻俩看起来是做着不一样的工作,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幸福。正是因为妻子的支持和理解,程其昌有了更多的底气去应对挑战和困难。
在举国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慰问团的两名同志在我市有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于2019年9月19日冒雨专程来到程其昌家中,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佩戴在程其昌的胸前,对他在支援边疆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和敬意。
程其昌回顾几十年的经历,说自己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尽了自己的职责,算是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程其昌虽退休多年,但仍心系边疆建设,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孩子们也牢记他的叮嘱,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程筑忠义无反顾地去了一线,像当年援疆的父亲一样,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奋勇争先。
耕读传家躬行久
程其昌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家庭,因为程其昌特殊的工作,孩子们从小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在孩子们的眼里,母亲敦厚善良、温柔持家,父亲则是严肃认真、博学多才的一个人,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家长。但在“严父”的背后,也寄托了一位父亲对孩子们最大的希冀。
中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程其昌希望孩子们在努力读书的同时,也不忘耕读并重的家族风尚,把“耕读传家”的家风一直传承下去。放假时,程其昌还要求子女在写完作业的间隙体验劳作。
八九月份的新疆天气非常炎热,程筑忠始终难忘当年采红花的经历。红花浑身都是刺,一般花开三天之后,由黄转红时采摘,采晚了花就垂下去了。天刚刚亮,放暑假的程筑忠便早早赶到红花地,一手拿着袋子,一手摘花苞。年少的孩子记着父亲“不论干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的叮嘱,像对待学习一样专心致志地采摘那些“娇弱”的花苞,认真到连自己的手被扎破都没有察觉。就这样干了整整20天,他一共摘了5公斤红花,赚了25元钱,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看着自己辛苦劳作换来的“血汗钱”,那一刻程筑忠懂得了父亲让他劳作的意义。
而寒冬大雪的新疆也赋予孩子们别样的家庭温暖和欢乐。在那里,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冰雪季,下大雪后整个大街上都是积雪,白雪皑皑。孩子们在雪中滑雪橇、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从运城远赴新疆的程家姐弟看着别的小朋友玩雪橇很是心动,程其昌留意到他们羡慕的眼神,便托人做了雪橇,陪着他们练习。程其昌还是那个严肃的父亲,他扶着孩子们慢慢滑,在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候提醒他们“凡事都要坚持”。
程其昌的家庭充满智慧与温情,他们用阅读塑造了家族的品格,用知识拓宽了家族的视野。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对个人成长和家族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用团结和努力延续着家族的优良品格。
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前夕,记者驱车前往万荣县,采访了已有93岁高龄、将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程其昌及其儿子程筑忠。
程其昌曾是一名援疆干部,有着很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些都源自他的家庭。其家中存有万荣县荣河镇周王村程姓氏支派家谱,记载了家族风尚、家族精神、宗族法规、家法家事等内容,要求后人孝悌为本、重教笃学。
深厚的家族历史一脉传承,程其昌不仅继承了这笔来自家族的精神财富,一直以来还不断进取,将家族观念融入自己的血液。
见习记者 杨颖琦 实习生 陈柯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