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0-12-4 09:55:10

监牢饮马长江水杨振铎(芮城先烈)


杨振铎(1906-1933),男,字警轩,化名杨泽、杨金铎。山西省(今运城市)芮城县人。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一中,在校刻苦自励,关心时政,痛斥时弊,向往真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芮城县第一个共产党员,省立一中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6年由党组织保送到上海大学深造。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担任少先队总指挥,在闸北指挥少先队同国民党反动军警搏斗。不久,被捕入狱,判刑10年。

在狱中,他受尽酷刑、苦役、疾病和饥饿的摧残,始终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表示“为革命不怕把牢底坐穿” !1929年初,保释出狱。1930年,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中共沪中区行动委员会书记。同年五一节前夕,在上海主持召开沪中区行委会议时,再次被捕,判刑9年零11个月,关押于上海漕河泾监狱。在狱中,作为党支部负责人之一,与章阿昌等共产党员积极领导难友开展“罢饭”、“开封”等斗争,在狱中秘密创办《生活》秘密小报。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4月1日,被国民党枪杀于南京雨花台。

赠言原文:

频繁跋涉,意念囚人,深恩鸿德,欲酬无从,特奉狱装小照一张,聊表微诚而已。

月如叔惠存

侄杨振铎上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自古英雄出少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之奔走,正是为拯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有坚定不移之意志,百折不回之精神,生死在所不计。”这是20世纪30年代杨振铎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写给亲人和这个世界的铮铮誓言。

1906年10月6日,杨振铎出生于山西芮城县杨沟村一户富裕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子,自幼随本乡塾师读书,由于聪颖过人,胆识非凡,深受先生喜爱。1922年,杨振铎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立一中。这所学校是我党早期在山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青年革命运动和国民革命的地下堡垒和活动中心。入校后,杨振铎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各科成绩优秀,先后学习和掌握了英、俄、日等多种外语。根据学校奖学金规定,凡是全部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享受免费生待遇。杨振铎是获得这一荣誉的少数几个优秀学生之一。优异的成绩使得他在同学中很有威信。杨振铎在这里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开始日益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面对阎锡山统治下山西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痛苦,他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很快和贺昌、张堉麟、彭真等本校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结识,他们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寻求救国真理,并向同学介绍进步书籍,积极帮助有实际困难的同学。他在校期间才华、学识、为人都堪称一流。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被反动军阀血腥镇压的消息传到太原,杨振铎义愤填鹰,与同学们连夜编排话剧《二七血》,他在剧中亲自扮演武汉江岸工人运动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及时向群众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并发誓要做林祥谦那样的人物,将自己宝贵的生命交给伟大的祖国,随时准备为劳苦大众的解放献出自己的一切。

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山西工人、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在太原组织了市民“沪案后援会”,进行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等斗争,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杨振铎以极大的愤慨投入到这一行动中。他白天上街讲演宣传,晚上印发传单,号召各界募捐支援上海工人斗争。他还典当了自己的被褥作为募捐之资,并返回家乡组织募捐活动,援助上海受难者家属。此外,他还代表省立一中参加了全省学生反抗房税斗争的筹商会。经过多次轰轰烈烈的斗争实践,杨振铎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被同学们选为一中学生会负责人之一,五卅运动后不久,被中共太原党组织接收为中共党员,成为山西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从此,他将自己高尚的灵魂交给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为使他更好地接受教育,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于1926年夏保送杨振铎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深造。上海大学是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办且由中共实际领导的以培养国民革命干部为目标的新式高等学府。其中由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担任系主任的社会学系是该校各院系中办得最有特色的。这里集中了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李汉俊等一批共产党的理论家、教育家讲课,在当时的国内绝无仅有。虽然只存在了5年,但它以超乎寻常的魅力,凝聚了一大批名师贤达,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追求进步的学子,造就了一大批职业革命家和杰出的革命人才,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美誉。到校后,杨振铎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坚定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思想理论水平获得迅速提高,不久便被选为共青团上海大学支部书记,并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7月,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杨振铎作为上海大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全国学联近期的工作,交流了五卅运动的斗争经验,并选举了全国学联的领导机构。杨振铎在会上当选为全国学联执委会委员。参加全国学联八大返回上海后不久,杨振铎被任命为共青团江浙区委上海法租界部委员会书记。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上海大学学生积极响应工人起义。受党组织的委派,杨振铎在闸北区组织了纠察队,参加伏击天通庵敌军的战斗。他还指挥由共青团员、青年工人组成的少年先锋队,参加了围攻北火车站的战斗,与军阀直鲁联军部队展开激烈搏斗。在战斗中,杨振铎机智勇敢,手持红旗,指挥纠察队向敌人进攻,直到次日黎明起义最终取得胜利。起义胜利后,他兼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员会书记。

狱中家书映初心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杨振铎不畏白色恐怖,毅然留沪坚持斗争,并转入秘密活动。4月17日,杨振铎赴法租界辣斐德南康路一友人处商量筹款事宜,未料该友已移居他处。在返回途中,他被国民党特务阻捕。敌人用尽酷刑,要杨振铎供出友人移居的地址,他回答说:“正因为不知移居者地址,才冒然来此空室造访。”三天后,敌人又将杨振铎解押至国民党驻沪特别军法处审讯两次,其中第二次开审时,对振铎凶残吊打,捏词诬陷,由法庭记录人写好供词,让杨振铎承认自己是C.Y.(共青团)分子和捣乱之嫌疑人员。杨振铎申辩说:“我从山西来到上海,为时仅几个月,那里知道什么是C.Y.分子?更不敢进行‘捣乱’。这些诬陷之词,毫无根据,实难承认。”军法处又对杨振铎鞭打五百,使杨振铎昏死数次。醒来后,杨振铎仍理直气壮,拒不承认敌人的诬词。军法处将其拘押20余日后,最终依据蒋介石“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的旨意,将杨振铎判刑入狱。入狱后,杨振铎才知道罪名是“捣乱派”,刑期10年,被转押于上海漕河泾国民党江苏省第二监狱。

狱中的杨振铎,化名杨金铎,从未停止与敌斗争。始终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敌人也没有掌握他的真实情况。他把牢狱当作另一个革命战场,与敌人展开斗争,并在一封家信中写下藏头小诗,函告家父自己被判10年监禁,诗云:

十载寒窗易铁窗,

年争日斗履冰霜。

监牢饮马长江水,

禁遏芬气逞豪光。

诗中反映了杨振铎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和不畏强暴、不计生死的崇高品德。

1930年刚出狱的杨振铎着囚服照


在狱中,杨振铎利用合法的形式进行斗争,争取无罪释放。他先后四次上诉至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中央特刑庭、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抗议政府残害无辜、草菅人命的行为。1927年11月7日,他在申诉书中写道:“金铎之经过,历历俱在,何所据而加我以捣乱派之罪名?更何凭科我以10年之刑期?青天白日之下,竟无法律耶?”同时深刻控诉了监狱对他们非法施以酷刑的行径,要求反动政府公开审理并无罪释放。

杨振铎的表兄孙应钟不理解他的宏图大志,曾写信劝他“痛改前非,早日还家。”他回信愤然驳斥:“前非何在?痛改何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之奔走,正是为拯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有坚定不移之意志,百折不回之精神,死生在所不计。”杨振铎在太原省立一中的老同学李蔚曾写信给他说:“听说你的事快解脱了,到那时,咱们好相携回家。”他在复信中说:“解脱,谈何容易?当局怎能不为虎作伥?即使解脱(指岀狱),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并书赠狱中诗一首:

铁叉(笔)一只,

鸡鸣而起,

铁窗之下,

孜孜不休。

他把笔喻为铁叉。字里行间,体现了他以革命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为革命不怕把牢底坐穿的斗争精神。

1929年秋冬,杨振铎的父亲托他的表叔杨明光(杨月如)赴沪营救他,曾请求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的芮城籍人士马鹤天、刘孚若帮助营救。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王用宾等人出面保释,江苏省高等法院不得不重新审理此案,并于11月19日将杨振铎无罪释放。

杨振铎不但革命意志坚定,光明磊落,而且重情重义。出狱后,杨振铎对表叔杨明光满怀感激,对杨明光说:“月如叔,你今天为我办了事,我确实感激不尽。不过眼前革命尚未成功,如果能等到取得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将是多么高兴,那时你有什么困难就找我吧。可是革命随时都有流血的可能,要是往后我人不在时,月如叔你就找我们同党的人吧!为感谢月如叔的救我之恩,特意在照相馆照了一张狱装小像,在照片背面写了几句赠言,望你保存作个纪念。”他这样写道:“频繁跋涉,意念囚人,深恩鸿德,欲酬无从,特奉狱装小照一张,聊表微诚而已。月如叔惠存,侄杨振铎上。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狱后,杨振铎乘火车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故乡芮城县杨沟村,杨家老少欣喜若狂,父亲和家里人劝他说:“生子(杨振铎小名),你蒙冤受罪折磨几年,家里花光了钱总算把你救出来了,今后你干点别的吧?”他没等说完就说:“这不行,我之奔走,正是为了大家不受压迫。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又对妻子牛淑青说:“中国社会太黑暗了,太落后,非改朝换代不可,要推倒旧的换成新的,就需要有一批人拿出生命去换取,要去除贫穷落后,就要有一批人去艰苦奋斗。”

慷慨就义留青史

杨振铎在家住了不到一个月,就又重返上海,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党组织安排杨振铎到上海法租界的共青团机关工作。

1930年1月,杨振铎被组织任命为共青团江苏省(兼上海市)委书记。此时在立三路线指导下,上海合并党、团、工会组织,成立统一的总行动委员会。3月,杨振铎被组织任命为沪中区行动委员会书记。沪中区行委多次在闹市区组织“飞行集会”,组织群众进行游行示威活动,引起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注意。4月27日,沪中区行委在上海大世界附近召开上海各界“五一”纪念总筹备会时,敌人突然包围了会场,抓捕与会者108人。4月29日夜,杨振铎以江苏省委代表身份,主持行委在英租界梅百克路党的秘密机关“三友煤炭公司”开会研究对策,对盲动主义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不料,前面被捕的108人中出现叛徒,英租界巡捕房巡捕包围了会场,杨振铎、陈洪等9名沪中区行委和区委领导成员当场被捕。

第二次被捕后的杨振铎化名杨泽,被关押在国民党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杨振铎利用审讯前的很短时间,一方面告诉被捕同志要统一口径,坚持立场,决不出卖党的机密和同志;一方面买通狱中看守人员,通知狱外地下党组织,汇报机关被破坏情况。不久,国民党政府以“执行反革命重要职务”的罪名,判处杨振铎9年零11个月徒刑,又一次将其关押在漕河泾国民党江苏第二监狱。狱中,他常以自己被监禁的经历鼓舞难友们坚持斗争。1930年10月30日,杨振铎被转押至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火车到达南京下关火车站,当这一行浩浩荡荡的奇特队伍步出车站时,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杨振铎趁机带领难友们对着群众高呼口号,高唱《国际歌》和《工农兵》歌,使押送的国民党狱警和国民党当局措手不及,十分狼狈。

在南京狱中,杨振铎联络江苏省委的陈开(即陈洪)和中共中央巡视员张炽,组成狱中党支部,并设法与狱外党的外围革命组织互济会取得联系,领导难友们开展狱中斗争。杨振铎被关在“勇”字监,经常在印刷厂、洗衣作坊做工。在劳动中,他团结难友,教育青年,鼓舞大家的斗志。他领导难友们“罢饭”,反对狱方克扣囚粮,要求改善生活待遇,要求给政治犯理发、洗澡、延长放风时间等。杨振铎等人还利用包药的纸和手纸编写了狱中斗争小报《生活》,将互济会送来的消息通过《生活》小报传给难友们。他曾组织大家集体绝食,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监狱当局为麻痹和瓦解政治犯的斗志,组织政治犯集体学习和谈心得体会,杨振铎即乘机宣传革命主张,使敌人的阴谋破产。他们在狱中的斗争,使敌人大为惊恐。


1933年3月,南京互济会交通员被捕后叛变,向敌人供出了狱中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杨振铎、张炽和陈开等人身份暴露。国民党当局获知狱中竟有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十分震惊,立即将杨振铎等押解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进行“重审”。敌人对他们施以严刑拷讯、叛徒劝诱、挑拔离间等手段,企图制服杨振铎,但杨振铎始终志坚如钢、至死不渝。

同年4月1日黎明,杨振铎与张炽在南京雨花台北坡下刑场 (今称北殉难地)被秘密杀害。临刑前,杨振铎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面不改色,英勇就义,时年28岁。

1957年由中共中央颁发给杨振铎的烈士证图片

位于芮城县东垆村杨振铎烈士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年与杨振铎在山西省立一中同在一个年级的彭真在一份关于杨振铎烈士事迹材料上批示道:“他当时是一位革命意志很坚决,工作很努力的同志。”杨振铎烈士的事迹陈列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供人们瞻仰凭吊。1960年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参观陈列室时对工作人员说:“杨振铎同志,我们在山西一起工作时,他就是好样的。”

杨振铎坚持革命,对人民解放事业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为人民的利益不计生死的崇高品德,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立志扶大厦之将倾,救斯民于水火。他在苦难中彷徨,在黑暗中摸索,不断寻求着救国救民的出路,直至把有限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

杨振铎烈士自1925年入党到1933年牺牲的8年间,先后两次身陷囹圄,共有5年多时间在狱中度过, 无论是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讯,还是叛徒的挑拨离间、无耻劝降,都始终毫不屈服。他在被捕后回复劝降亲友所表现的“坚定不移之意志,百折不回之精神,生死在所不计”,充分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立场和殚精竭力、舍身取义的忘我境界,如金铎铿然,一路鸣响,永远召唤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奋勇向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监牢饮马长江水杨振铎(芮城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