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随笔] 古诗词中的感恩情怀——李笙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8 0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素来崇尚有恩必报。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记载:“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意思是说,古时朝廷宴会赏赐的时候,让每个人按次序入座,通过询问一些问题来了解他们的志趣,以达到让臣子懂得感恩知报的目的。感恩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以朋友之恩、教诲之恩、知遇之恩等多种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历代的古诗词中,古人的感恩情怀俯拾皆是、林林总总,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春秋时期有管鲍之交,朋友相助,义字当先,对友情的回报,是一种“不因生死贵贱而易其心”的感恩之情。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为阻止秦国对燕国的进攻,曾有恩于荆轲。后来,太子丹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义不容辞,慷慨赴死,以报答太子丹之恩。后人多有诗咏其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咏荆轲》就很有代表性,诗曰:“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诗句惊天地泣鬼神,诠释了报答友情之恩的慷慨激昂。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世时却未能报答养育之恩,古人将此视为憾事。“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这是唐代诗人陈去疾的一首《西上辞母坟》,字里行间,为我们描绘出主人公独立母亲坟前,因未能报答养育之恩而悲不自胜的深情画面。

尊师重教,铭记师恩,古人也不忘以诗记述恩师的教诲之情,同时表达感激之情。唐代诗人罗隐借蜜蜂酿蜜来喻示师恩:“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来形容师恩,可谓言简意赅,直抒胸臆。

(李笙清/文 《西安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9 17:48 , Processed in 0.05247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