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李新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4 1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下乡采访的李新院.jpg
和李新院先生约了在他住的小区见面,是想和他聊一聊老人健康养生方面的话题。知道他是位80岁的老者,记者提前沟通问清楚门牌号,并告知会自己找去,天气冷不让他在楼下等。可当记者走近那栋楼的时候,远远地还是看到一位身姿挺拔的看似60多岁的人在往这边眺望。记者心中很难把眼前人和80高龄的李先生联系起来,正在迷茫之际,就听他声音洪亮地问:“是孙记者吗?”记者答应着向前:“是李老师吧!”就这样跟随他来到了家里。

他家里干净整洁,进门迎面有个大大的鱼缸,有两只乌龟和一群红色的金鱼在水中嬉戏,整个客厅都因此灵动起来。
摄影中的李新院.jpg
寒暄坐定进入主题,李先生给记者沏茶,是一种很清香的绿茶。茶几上摆着各色水果和干果,还有一盘生花生米。记者问怎么还有生花生米,他说,他每天早上都会空腹吃6颗生花生,已经坚持多年。因为年轻的时候当过十几年的拖拉机手,忙于工作饮食不规律,他落下了胃病病根,一位中医朋友给介绍了这个方法,说生花生米可以中和胃酸,比较养胃,后来试了果然不错,就一直喜欢吃了。

说到养生的话题,李先生说,主要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户外活动,饮食清淡。李新院先生经历丰富,到了晚年他依然喜欢航拍、篆刻……是个精神丰富又激情澎湃的人。
聚精会神在篆刻.jpg
当年英姿飒爽的拖拉机手

李新院先生中等个头、面容清俊,说起话来语言清晰,思维敏捷,他给人的感觉是60出头的样子,初次见面你很难想象面前这个人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者。

1943年,李新院出生于临猗县东张镇的一户普通农家,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父母都是勤劳朴素的人,从小就告诫他们姐弟几个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也从来不娇惯他们,并且非常支持他们上学读书。
晨练是李新院的日常.jpg
李新院的父母为人正直善良,村里谁家有事,都会帮衬一把,亲戚有困难更是不在话下,也因此在村里有着很好的口碑。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李新院的为人处世。李新院非常孝顺,他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是个小脚女人,每次他回家都会给母亲洗脚,并帮助母亲修剪脚上的老茧。李先生说,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女孝顺老人是必须的。

1957年,完小毕业的李新院没有考上高中。后来有个机遇去了文工团,1961年文工团解散,原临晋公社成立了机耕队,他作为学徒学习了开拖拉机。

后来,县上成立了拖拉机总站,李新院被调了去,这拖拉机一开就是14年。开起拖拉机,驰骋在故乡的田野,是李新院激情燃烧的青春记忆。
英姿飒爽的拖拉机手(左为李新院).jpg
摄影,为他打开一个精彩的世界

李新院在总站的宣传队帮忙,接触到了照相机,偶然的机会让他迷上了这个新鲜的事物。当时总站有一台捷克照相机,一次,李新院被领导临时安排用相机拍照,丝毫没有经验的他,随着感觉按下快门,没想到照片洗出来后,效果非常好。看着手里的照相机,李新院心生欢喜,自此打开了一个摄影师的日常。

李新院没料想,他当年拿起相机就再也没有放下。如今,照相依然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亮点。

于是,他边学习,边开始动心思怎么拍好照片,他利用手中的相机抓拍身边的人和事,为此走遍临猗多个乡镇、田间地头,并向新华社、《人民日报》《山西日报》《运城日报》等媒体投稿。仅1972年到1988年间,他就投稿600多篇,其中一篇关于秋种秋播化肥紧张的报道,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

1987年,李新院参加了临猗县临猗电视摄像队,并参与了最初临猗县电视台的组建工作。1993年,李新院被任命为临猗县电视台业务副台长。在担任副台长期间,李新院工作特别投入。他说投入的工作也能让人精神愉悦。

1996年,电视台进行整合改制,依照当时的政策,李新院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开启了他的退休生活。

退而不休,篆刻、自驾、航拍激情依旧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公布,李新院被那篆刻的金石之美震撼了,对篆刻艺术提起了兴趣。于是,他一口气买了5把刻刀,从此开始细心钻研起篆刻艺术。

为了更快入门,他还特意买了《中国篆刻大字典》,逐字逐页研读历朝历代大家的篆刻,随时积累知识,并向内行取经,很快,他的篆刻艺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作品还获了奖。

2007年,喜欢传统文化的李新院突发灵感,决定用篆刻呈现《道德经》全文,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说干就干,根据《道德经》的语意,他开始设计不同的字体和布局。总共81章、5000言的《道德经》,用石头逐句刻印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最终,历时一年多的辛苦雕琢,2008年8月,他完成了这项工作,共篆刻1119方石印,其中270多方还有边款,记录了26套民间妙方。不仅如此,刻好后,他还用这些印章盖了3个108米的长卷和两套每套12本的册页,完美体现了《道德经》篆刻的艺术魅力。

这一大工程赢得很多人认可,大家建议他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为此,李新院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系,看能否申报,最终得知那时全国已有6人篆刻了《道德经》,他是第七人,也是山西省第一人。

精彩篆刻在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让李新院深深喜欢上这门艺术,他一直坚持如今。朋友也慕名让他帮着刻名章,他也乐得帮忙,如今,篆刻已成为他生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还篆刻了《河东根祖文化》等系列作品,希望用手中的刻刀,将河东文化与篆刻完美相融,为故乡河东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新院喜欢传统文化,对《易经》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有别与他这个年龄的老人。

顺应时令、自由自在、洒脱快乐、爱好广泛,是李新院晚年的生活写照。

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退休后,李新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没有让自己在家里闲着,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6点半便开始工作,坚持读书看报,积累与篆刻等有关的知识,多看、多听、多动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境界。

他没有因为退休而丢掉摄影爱好,还第一时间购买了新型号的照相机和航拍机,将镜头对准生活中的细节,比如一朵白云,一位晨练的老人,一朵盛开的花,因此,拍摄了许多有趣的照片。为了出行方便,女儿给他买了一台电动汽车,让他能去更远点的地方拍摄。

他经常是一个人开着电动汽车,带着摄影航拍的装备,去拍七彩盐湖、中条云海、禹都公园的夕阳、西花园的小桥流水等,他用手中的相机留住了那些精彩的瞬间。

当记者问李新院先生,这样的高龄,一个人开车外出拍摄,家里人不担心吗?李先生笑着说:“开始他们也担心,后来发现我身体灵活又注意安全,慢慢就不担心了。”

说这话的时候,李先生的眼里满是兴奋的光,让记者感觉到不是在和一位老者交谈,而是和同龄人聊天,一点都没有那种沉闷感。

“人生在世,都在进行有意识、无意识的播种,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李新院说,人最怕的是精神衰老,好的心态,才能保持好的身体。

李新院说,有些老人总担心晚辈的生活,对晚辈的事情干涉过多,出力还不落好。作为老年人,不要斤斤计较,对什么事都想开点,“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为儿孙当马牛”。

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日的果实,都是他拍摄的对象。他只是想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用手中的相机和航拍设备记录并保留下来。他也听老伴和孩子们的话,冬天冷他就不多出去了,而是在家读书、品茶、篆刻。

他经常把自己的照片和篆刻作品发朋友圈。看到老朋友和新朋友的点赞,他非常欣慰,内心有满满的成就感。

他的微信里,有20多个公众号,他经常在那里找寻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微信内容虽然很精彩,但李新院先生并不沉溺于此,他一直有意识地保护眼睛,控制自己看手机的时间。

他说:“开口伤元气,闭目养精神。”从年轻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形意拳,形意拳是三大内家拳之一,长期修炼对身体非常好。

李新院说,从去年开始,他几乎是一日两餐,他的胃容纳小,吃得很少。这大概是他长期练功打拳的原因,他的活动量很大却很少感觉劳累。

当记者提出,让他在养生方面给读者一些建议时,李先生说,人要养好“精气神”,不熬夜、不长期看手机,多做户外活动。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做些专注的事情,比如练书法和篆刻等。生活要规律,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消耗。别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在有限生命中做些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意义的事情。

(孙芸苓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6 17:30 , Processed in 0.04578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