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致富路上领头“羊” ——赵小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5 08: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仲夏之日,牛头山下,流水潺潺,凉风习习。走进垣曲县英言镇关庙村黑木耳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大棚映入眼帘,地里的木耳长势正旺;制菌室内,十来个村民正在紧张而又娴熟地拌料、装袋……

说起该村的木耳产业,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关庙村党支部书记赵小民。赵小民从2000年担任村里的居民组长、2014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在村干部岗位上干了22年之久。

“要实现脱贫致富,就得靠发展产业。”这是赵小民多年的经验之谈。近年来,村“两委”本着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别看现在的木耳产业小有名气,可当初的起步之路可谓艰难曲折。”赵小民说。2016年,关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5户495人。面对如此艰巨的脱贫任务,赵小民和村“两委”班子苦苦寻求脱贫良策。

在当时县农委的指导和建议下,赵小民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多次到大同、临汾、太原等地考察参观学习,并高薪聘请专家实地调研指导。最后,他们结合自身的自然气候条件,召开十多次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决定发展黑木耳产业,并以党支部的名义领办专业合作社,负责木耳基地的日常运营。

有了目标、说干就干。2016年10月,项目破土动工,共需资金120万余元,除争取到的60万元扶贫资金,缺口还差一半。这时,赵小民就动员村“两委”班子7名成员先行垫资,他自己率先拿出6万元,没几天时间就筹资32万元,合作社社员又垫资了近30万元。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13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及13个大棚先后建成,第一期成功培育木耳菌棒60万袋。村集体先拿出45万袋让首批9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其余15万袋分配给其他村民大田培植。2017年后半年,黑木耳到了收获期,共产干木耳2.5万余公斤,由合作社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往河南、福建等地,共收入100万余元。

贫困户石管民第一年栽培菌棒7000袋,纯收入1.4万元。在合作社发钱时,他激动地说:“没有赵支书带领的村‘两委’一班人的坚持和努力,就没有我今日的收获,明年我还要种更多的木耳。”

“宁肯身上掉下几斤肉,也要让百姓走上致富路”,这条醒目而又满怀真情的标语屹立在木耳基地东边的山坡上,彰显了关庙村“两委”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2018年8月,基地实施二期扩建工程,总生产能力提高到每年120万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18年是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一年。赵小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闻名全国的陕西柞水木耳小镇,回来后就立即确定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一引三带双提升”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021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增加到了1.6万元。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关庙村又陆续建设了扶贫车间、艾草产业园和特色养殖场等项目,带动本村及周边1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另外,关庙村以合作社为载体,在传统种植黑木耳和销售木耳棒的基础上,又向研发培育多菌种领域拓展,成功培育了羊肚菌、榆黄菇等新品种,走上了食用菌产业集约化发展之路。

关庙村的美丽蝶变,正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脱贫攻坚为山村带来的美好生活;也似一支画笔,描绘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村民都坚信,在赵小民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关庙村一定会顺势而为、高歌猛进、再创辉煌。

郭二松/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6 10:45 , Processed in 0.05115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