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薛仁贵与寒窑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6 10: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按照2月15日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市长陈振亮谈话指示精神,《运城市志》编委会要求各县(市)编纂历史名人与文化研究专稿。河津市地方志办公室结合河津市既定的打造五张文化名片要求,组织人员深入挖掘整理了卜子夏与西河设教、司马迁与《史记》及薛仁贵与寒窑文化等三位历史名人生平事迹与文化贡献。文稿翔实记录了历史名人生平事迹、主要贡献、文化现象及对后世影响,彰显了河津市厚重的文化底蕴,突显出河津市历史区域文化地位。


第一节  薛仁贵生平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绛州龙门县大黄村(今河津市黄村、修村一带)人。隋大业十年(614)农历十月十八日出生于平民家庭,早年与妻柳英环贫居寒窑,贞观十八年(644)应募从军,随唐太宗东征。薛仁贵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薛仁贵的征战事迹,正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均有记载,有关薛仁贵和薛家将的传奇故事,通过小说《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和评书、戏曲等媒体,在民间广为传播。自唐代以来,薛仁贵的英名与当年贫居的寒窑,伴随着他的赫赫战功,远播海内外,他“爱国亲民,忠勇善战”的高尚精神和叱咤风云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更是遐迩闻名,光耀千秋。史书评价“仁贵骁悍壮勇,为一时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永淳二年(683)农历二月二十一日薛仁贵病逝,享年七十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并令官府为其打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

第二节  战功与政绩

    1、初露锋芒。唐贞观后期,鉴于高句丽长期占据唐朝领土辽东,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亲自率军东征高句丽。这时,薛仁贵与妻柳英环贫居寒窑,闻知天子亲自征辽,薛仁贵在妻子的鼓励下,应募从军,成为将军张士贵的部下。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军东进,当部队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昂被敌军围困,在这紧急关头,薛仁贵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力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敌寇纷纷投降,薛仁贵从此威名大振。唐军于贞观十九年(645)六月攻打安市城,主宰高句丽的盖苏文派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25万依山扎营,形成围歼唐军之势。唐太宗急命诸将四面出击,薛仁贵身穿白衣,手持方天画戟,腰挎两张硬弓,率先杀入敌阵,其勇猛骁悍,所向披靡,唐军乘势追击,高句丽军队全线崩溃。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远远望见,忙问:“穿白衣打先锋的是谁?”左右回答:“薛仁贵”。战后,唐太宗特意召见了薛仁贵,大加赞赏,并赐马2匹,绢40匹,仆奴10名,提任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负责守卫皇宫玄武门。唐军班师还朝途中,唐太宗再次召见薛仁贵,感慨地说:“我的旧将都老了,难以担当镇守边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轻英勇的将领,但还没有像你这样出类拔萃的。我得到辽东并不欣喜,得到你这样的虓将才真正让我欣喜。”于是,又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从此,薛仁贵被誉为“白袍虓将”,声名远播。

    2、竭忠救主。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年号永徽。永徽五年(654)四月,唐高宗驾临万年宫。丁丑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洪水直冲万年宫玄武门,守门的卫士一个个惊慌失
措,四散逃走。薛仁贵见状气愤地说:“天子遇到大难,臣子怎能贪生怕死,临危逃脱呢?”面对滔滔洪流,他奋不顾身,即刻登上城门的横木,向宫中大声呼喊。唐高宗听到喊声,急忙出宫
登上高处,躲过这场灾难,这时,咆哮的洪水淹没了行宫寝殿,来不及出宫的,都被淹死。山洪过后,唐高宗十分感激薛仁贵的救命之恩,说:“幸亏你及时呼喊,才使我免遭洪水淹没,我这
才知道有你这样的忠臣。”于是特赐仁贵一匹御马,以示嘉奖和感激。

    3、直言上疏。显庆二年(657)十二月,唐高宗派大将苏定方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部落,俘获了被贺鲁部落关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质。这时,薛仁贵直言上疏,劝谏高宗说:“我听说出兵
必须有正当的名义,师出无名,则不易成功,只有把敌人的残忍暴露出来,才会使百姓心服。泥熟部落因为不服从贺鲁部落,被贺鲁打败,家属都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又把泥熟部落的家属
从贺鲁手中夺过来,准备沦其为贱民。现在,如果我们把泥熟部落的家属加以优待,然后如数归还泥熟,那么泥熟百姓就会痛恨贺鲁的残暴,感念陛下的恩德。”唐高宗采纳了薛仁贵的意见,
把战争中俘获的泥熟人全都送归泥熟,其结果,泥熟部落非常感激唐朝的恩德,主动请求为唐军效力,从而增强了唐军的战斗力,强化了大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

    4、血战横山。显庆三年(658)六月,唐高宗以薛仁贵为副将,跟随程名振再次远征辽东,在贵端城大破高句丽兵,斩敌首级三千。第二年,仁贵又与梁建方、契彼何力将军一起,在横山
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展开了一场血战。薛仁贵率先冲入敌阵,箭无虚发,敌寇莫不应弦而倒。接着又激战石城,敌军中有个箭手连续射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怒发冲冠,单骑冲向敌阵,吓得
那个箭手弓矢俱失,被仁贵生擒。显庆五年(660),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活捉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送东都洛阳。战后,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5、三箭定天山。龙朔元年(661),九姓突厥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副大总管,共赴天山讨伐来犯之敌。出发前,唐高宗设宴践行,并对仁贵
说:“我听说古代善射者一箭能穿透七层铠甲,今天你来试试,看能不能穿透五层。”薛仁贵镇定自若,一箭就穿透五层铠甲,高宗又惊又喜,当下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当时,九姓突厥拥
兵十万,凭借天山地利,派出数十位骁勇骑士前来挑战。薛仁贵在阵中连发三箭,射死敌将三人,其余敌寇慑于薛仁贵神威,均下马投降。仁贵恐为后患,就乘势挥军追杀顽敌。接着,薛仁
贵又率兵征讨碛北残敌,俘虏敌首领叶护兄弟三人,凯旋而归。当时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以后,九姓突厥衰败,不再成为唐朝边患。

    6、大破高句丽。乾封元年(666),高句丽盖苏文去世,其长子泉男生继为宰相,被次子泉男建所驱逐。泉男生欲归附唐朝,高宗皇帝即派遣将军庞同善、高侃等前往迎接,但遭到泉男建
的拒绝,高宗就派薛仁贵率领部队作为庞同善的后援。同善等来到新城时,夜晚遭到敌军的袭击,仁贵得知后,率骁勇将士及时赶到,杀敌数百。同善等进至金山,又遭到高句丽军袭击,仁
贵率部把敌军截为两断,各个击破,斩首5万余级,攻克了南苏、木底、苍岩三城,终于和泉男生的部队会合。为此,高宗亲笔写诏书慰勉薛仁贵,表彰他“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
所向无前”。仁贵乘胜出击,亲率两千人准备攻打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这时,诸将都认为兵少,劝他不要轻举妄动。但薛仁贵满怀信心地说:“打仗不在兵力多少,关键在于主将善于用兵。”于
是,他身先士卒,率军出征,共杀获敌寇万余人,并攻克扶余城。扶余川其它四十余城,闻风丧胆,纷纷投降。紧接着,仁贵又沿着海岸攻城略地,与李绩部队会师于平壤城。降伏高句丽
后,侍御史贾言忠自辽东反京,高宗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唐高宗遂诏命薛仁贵与大将刘仁轨率兵二万,镇抚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检校安
东都护。

    7、治理安东。薛仁贵受命安东都护后,治所在平壤,后移新城。这一时期,是薛仁贵一生辉煌的顶点。他既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在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
家,在担任安东军政长官期间,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战争结束后,他带领当地军民,立即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他倡导抚养孤儿,赡养老人,严惩盗贼,提拔重用安东的贤士良才,
表彰奖励品德高尚之士,使得安东士民安居乐业。薛仁贵的事迹,在安东一带流传很广,至今,那里还有薛礼庙和薛仁贵当年征战的遗迹。

    8、亲民象州。咸亨元年(670)八月,薛仁贵在征吐蕃战役中,因部将违令而败绩,被贬为庶人。不久,又任鸡林道总管,后因其它事牵连又被贬到象州。薛仁贵谪居象州两年多,为百姓
做了许多好事。当时,面对饥民遍野、盗贼四起的惨状,薛仁贵一面动员大户捐粮济荒,一面奏本朝廷开仓救民,接着又组织百姓防御盗匪。他亲自深入匪巢,劝告一大批匪徒弃暗投明,又
单枪匹马,剪除了天盖山恶霸,协助州官剿除了土匪,为当地百姓除了祸害。百姓赞颂薛仁贵“防暴安良,好善乐施,渡延蚁命,世代沐恩”。上元三年(676)十月,薛仁贵遇朝廷大赦,准备
回归,象州百姓放鞭炮、敲锣鼓、舞狮、舞龙,挥泪为他送行。当得知薛仁贵病逝后,象州百姓特此为薛仁贵建了一座衣冠墓,一座白袍庙,四时祭奠,世代怀念。

    9、云州大捷。开耀元年(681),突厥不断侵扰唐朝北境,唐高宗思念薛仁贵以往功劳,再次召见仁贵,说:“以前在万年宫遭遇洪水,没有你及时呼救,我早就变成鱼虾了。你又为我北
伐九姓突厥,东击高丽,辽东遵从教化,这些都是你的功劳,你虽然有过失,但我怎么能忘记你的功劳呢。现在西边不宁,瓜州、沙州商路断绝,你怎能高枕乡里,不为我分忧啊?”于是,唐
高宗封薛仁贵为瓜州长史,不久又授予右领军卫将军兼代州都督,前往云州出击犯边突厥。突厥将士在阵前问:“来者唐将是谁?”答:“薛仁贵”。突厥人又问:“听说薛将军流放象州,已经去
世,怎么会复活呢?”薛仁贵当下脱了自己的头盔,让突厥人看,突厥将士看清后,相顾失色,慌忙下马行礼,并赶紧逃跑。仁贵恐敌有诈,就率军追击,大破突厥军,斩敌万级,俘获二万
人,驼马牛等三万余头,大获全胜。



第三节  一门忠勇薛家将



    薛仁贵为薛氏河东南枝十一世,其六世祖薛安都,字休达,原为南朝时期宋朝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后任魏镇南大将军,赐爵河东公,卒后赠河东王,谥曰康。经过南北朝和隋末战乱,到
了薛仁贵出生的年代,薛氏家族已日渐衰败。薛仁贵幼年时,隋炀帝残暴统治,使其家境贫寒,只能以种田为生计。贫苦农民出身的薛仁贵,自从走上投军报国的道路后,用鲜血和汗水捍卫
了大唐江山,也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从薛仁贵开始,至其传衍的十二代四十七名后裔尽是忠君爱国之士,特别是从薛仁贵起,薛家五代十四将,用战功和政绩树立了民族英雄团
体“薛家将”的光辉典范,为世代所传颂,所敬仰,享有“将门世家”之称。

    第一代1人:薛仁贵,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安东都护,平阳郡公。

    第二代2人:薛讷(薛仁贵长子),紫微黄门三品(宰相之职)、左羽林大将军,朔方行军大总管,平阳郡公;薛瑶(薛仁贵次子),字楚玉,左威卫大将军,范阳节度史,幽州长史。

    第三代5人:薛徽(薛讷长子),右金吾将军;薛畅(薛讷三子),左羽林大将军;薛岌(薛瑶次子),右金吾将军,昭义军副使;薛嵩(薛瑶三子),检校尚书、右仆射(使相),相、卫、
洺、邢四州节度使,平阳郡王;薛崿(薛瑶四子),昭义军节度使,相、卫二州观察使。

    第四代4人:薛平(薛嵩长子),检校右仆射,户部尚书,检校司空,晋、慈二州节度使,检校司徒;薛云石(薛嵩次子),石监门将军;薛昌朝(薛嵩三子),保信军节度使,德、棣二
州观察使;薛贻谋(薛嵩四子),兵部侍郎。

    第五代2人:薛从(薛平六子),濮州刺史,将作监,左领卫上将军;薛庸(薛平九子),右龙武将军。

    上述14人是“薛家将”中的佼佼者。



第四节  薛仁贵精神与寒窑文化

    薛仁贵是世人敬仰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他从平民到将军的传奇经历,“爱国亲民,忠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和出将入相的民族英雄团体“薛家将”的英雄风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和文化财富。后人为纪念薛仁贵,在他的故里整修了薛仁贵夫妇当年贫居的寒窑,并创建了白袍洞和射雁塔。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办修村村东的土岗上,现存白袍洞和寒窑。寒窑即大唐名将薛仁贵与其妻柳英环居住过的土窑,清末民初时灶坑犹存。相传,薛仁贵年轻时家境贫寒,到一
家姓柳的员外家扛长工。柳员外的女儿柳英环看中他忠厚善良,是个人才,又同情他的处境,于是私赠衣服,有了往来,建立了感情。员外得知后大怒,棒打鸳鸯,驱赶薛仁贵,但柳英环对
爱情坚贞不二,跟随薛仁贵一起离家住进这个破窑洞相依为命。此后,柳英环劝夫从军,为国效力,自己苦守寒窑,志节坚贞。

    他们的故事广为传颂,诸如《仁贵回窑》《汾河湾射雁》等戏曲在民间舞台处处可见。

    寒窑南侧有一窑洞,名曰“白袍洞”,建于清乾隆六年,洞中仁贵夫妇塑像高大挺立,栩栩如生,洞口对联“三箭定天山,将军威名千秋重;一戟安社稷,英雄气概万古传”尽显唐朝名将薛仁
贵之威仪。薛仁贵寒窑于2004年11月15日被公布为运城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村白虎塔也称射雁塔,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办修村村南300米。高7米,底座边长0.97米,占地面积5.5平方米。宋代建造,八面形实心砖塔,共八层,每层叠涩出檐,二层至五层四面各辟
一假门,五层至八层檐口每角各悬挂一铁铃铛,琉璃宝瓶式塔刹。该塔通体修长,是薛氏后裔为纪念薛仁贵汾河滩打雁而建。1983年公布为河津县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15日公布为运城
市文物保护单位。

    薛仁贵及其子孙用鲜血和战功塑造了“一门忠勇薛家将”的光辉典范,薛仁贵“爱国亲民,忠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和凝结着民族精神的寒窑文化,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励精图治,报国为
民,奋勇争先,振兴中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6 00:22 , Processed in 0.03960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