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临猗果农管桂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 1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管桂芳和两个外孙女在一起

认识管桂芳是因为她的娘家有兄妹九人,婆家有兄妹八人。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样的大家庭在孩子们婚嫁时,光两家的直系亲属就有一二百人。她生活的家庭是典型的大家庭,大家庭中的家风浸润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孩子受益终生。

生于1962年的管桂芳是临猗县猗氏镇永兴庄人,娘家在上里村。她的家中有11亩梨树,去年11月,她家的酥梨卖到了每斤两元六角钱的好价,收入是令人欣喜的。管桂芳的父亲是上里村多年的会计,用她的话说,父亲一辈子坐在账桌前,因为头脑清楚,最主要的是对公家的事情非常尽心,为人处世公道,在村里很受人尊重。

管桂芳生活的那个年代,家庭中兄弟姊妹多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他们家有五个女孩四个男孩,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又多了一些。这样一个孩子多的家庭,让兄妹九个很早便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贫寒生活 锻造耐力

九个孩子,吃饭穿衣就是一个难题。小时候,管桂芳常听小伙伴说自己感冒了,但她从来没经历过。一年四季只穿两套衣服,冷时一套棉的,热时一套单的。至于春秋季,那种夹衣、马甲什么的,从来没有见过。即使这样,她一年到头很少尝过感冒的滋味,也少有发烧、头疼、鼻塞的现象。

有一次,她不解地去问妈妈:“什么是感冒?怎么别人会感冒,我却从不感冒呢?”妈妈疼爱地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你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常年吃不饱、穿不暖,体内不积食、不上火,自然外边的风寒对你产生不了太大的伤害,也就不感冒了。

令管桂芳印象深的是儿时冬天的饭食。地里产的萝卜,妈妈将它洗干净,用小瓮腌了,晚餐,捞出一根,切成段,一个孩子分一段,就着馒头就是一顿饭。还有大白菜,自家地里产的,从白菜上扯几片叶子洗干净,在盐碗里蘸些盐,就是吃馍的菜。这样的饭食,刚好能填饱肚子。

家里养着鸡,但鸡蛋从不轻易给孩子们吃,那是要攒下来卖些钱,以换取盐和醋等生活必需品的。至于酱油,管桂芳小时闻所未闻,当然更没有吃过了。极其俭朴的生活,让管桂芳对物质生活从不贪求,直到今天,也不挑食,无论吃什么饭菜,她都觉得有滋有味。她是一个“低成本”的女人,这是她的特点,也给了她强大的生存能力。

吃饭上艰苦,穿衣上更是俭朴到了极致。小时候,家里兄妹几个冬天没有袜子穿,母亲就从亲戚处拿来人家不穿的有些弹性的旧背心,用剪刀剪成块,然后把布块包到孩子的脚上缝好。一后冬,孩子们就靠这一层特殊的布袜御寒。到了春节,洗脚时再把布剪下来,一双双小脚被捂得比小腿皮肤白了许多。

童年艰苦的生活给了管桂芳过人的毅力,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渡过了一个个难关。2008年,丈夫不幸患病,儿子才12岁,两个女儿正上学,她一个人陪着丈夫去西安治疗。之后,因为病情严重,丈夫卧床不起,管桂芳要照顾他的生活,要孝敬80多岁的婆婆,还要管理十多亩果树。一个人浇地,一个人打药,一个人操持家务,在泪水与汗水中,管桂芳坚持了近十年,直到丈夫2017年去世。她安葬了丈夫,之后又发落了婆婆,接着为两个女儿操办了婚礼,个中辛苦,常人难以想象。

管桂芳的二女儿相秉均说,妈妈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她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还供三个孩子上学,直到都有了工作。她是个坚强的妈妈,也是一位伟大的妈妈。

恭敬谦和 不与人争

为了不给大人们惹事、添乱,管桂芳兄妹几个在与人相处时从不任性,甚至与伙伴们玩耍时也多以忍让为先。小时在外边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了争执与冲突,父母第一句话便是:“人家为什么打你骂你,却不去打骂别的孩子呢?总是你不对!”

在这样的教育下,管家九兄妹从小到大从不惹是生非,不知道任性是什么滋味。这样的家教让他们在生产劳动、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受益颇多。

家中的孩子多,作为第四个孩子,管桂芳吃饭时从未上过桌。桌上坐的是父亲和奶奶,他们先坐在桌前,吃桌上不多的菜。而她与兄弟姐妹们,由母亲往馍里夹上薄薄的一层菜,站着吃完,就已经很好了。这样的家境,让管桂芳兄妹从小对家里和村里的大人都很恭敬,在巷子里遇上长辈,一定会亲热地叫上一声。

这种习惯很好地影响到孩子们这一代,在外上大学的孩子放假回来,从村口走到家,一路上喊过来,要叫上十多次。这样的习惯让孩子们在工作中很受益,见到年纪比自己大的同事,他们很自然地恭敬有加,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

在她的心里,贫寒的家境没有给自己张扬和任性的资本,对人恭敬谦和,与人不争高低。忍让是做事做人的通行证。也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认认真真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受太多外界的干扰。

不贪不占 自食其力

管桂芳的父亲是村里的会计,他常说,“绝不能沾公家一分钱,这样才能堂堂正正站在人前”“对公家的事情忠诚担当,群众才会信任你”。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孩子们从小便懂得,“有智吃智,有力吃力”,自食其力过光景。

管桂芳记得,那是在农业社时代,人们用村里发的饭票去食堂吃饭。不巧的是有一次,家里老人烧炕时,因为没有看清楚,将掉在炕下边的一叠饭票误烧了,一家人失去了在食堂吃饭的机会。邻居对管桂芳说,你爸爸就是管饭票的,再给你们印上些有什么大不了。可是管桂芳的父亲说,村里人要都说自己的饭票丢了,来要饭票,那不是乱套了?为了让几个孩子活下去,管桂芳的母亲想办法帮助村里的牲口铡草,在麦草底下的麦衣里清扫些麦粒,每天攒上一半斤,将不多的麦粒带回家捣碎,用开水泡泡,就是孩子们的一顿饭。

平常,家中几个大点的孩子都去田里劳动,靠挣工分养活自己。很小的时候,管桂芳就知道,人勤地不懒,能下苦,总不会饿肚子。半生勤苦,她与丈夫有了些积蓄,让孩子们都上成了学,自己也在运城买了房子。

热心公益 放大格局

虽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但因为兄弟姊妹多,大家都会互相帮衬,关系十分融洽。每当一家有事时,其他人都鼎力相助。

在管桂芳的娘家上里村,有一座龙岩寺,历史悠久,后来毁于战火。多年前,村民倡议恢复村里的文化遗产,于是,大家借用村里的旧房舍,恢复了一部分。寺庙刚开始由一位老人招呼,后来他年纪渐大,无力照看。热心村民找到管桂芳几个兄妹说:“你们兄妹多,力量大,可以继续照看龙岩寺。”

管桂芳和几个兄弟姐妹出钱修路、修房,为龙岩寺的恢复做了不少工作。孩子们看着妈妈、姨姨和舅舅们忙着为村里的事情出钱出力,也慢慢明白,一个人活着,除了一日三餐,照顾自己的老人孩子,还有许多公益事业可以做。当一个人舍出自己的钱财和力量,去奉献公益事业的时候,胸襟和格局会在无形中变大,不会再患得患失,而变得更有担当,更豁达、乐观。

也许是受家里大人言传身教的影响,管桂芳的三个孩子,长女从国外留学回来,报效家乡,现在运城幼专任教;次女从事钢琴教育;儿子在大运集团工作。他们均在各自的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管桂芳说,她自己小时候因为家贫只读到小学毕业,在田地里劳作,吃了太多的苦。她想,无论自己吃多少苦,一定要让孩子们上成学,走到人生的光明处。如今,这个梦想基本实现了。她现在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果树,还要在农闲时帮女儿们照顾孩子。她说,孩子们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记者 张建群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5 22:55 , Processed in 0.04412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