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157798[/attach]
  年事已高的舜帝,住在禹为自己营造的鸣条行宫中,心里却放不下黎民百姓。
  一个风和日朗的早晨,舜帝带领几名老臣,几名仆从,打鸣条出发,南渡黄河,经中原大地,向江南进发。
  毕竟是上了年纪,体力已大不如前。加之一生操劳,到得晚年,人老了病就多了。开始,日行百里,后来八十、六十、五十,行一日,息半日,舜帝的体力渐渐有些不支。一天,因雨中受寒,舜帝病倒了,身边的人劝舜帝说,还是返回蒲坂为好。舜帝说:"风寒小病,不是大事,住几日就会好的。"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每日精心照料夫君。有的地方官与老百姓,听说舜帝病了,也纷纷赶来看望,有的送医送药上门,也有的劝舜帝不要南下了,就地住下也可。舜帝不肯,说江南偏远之地,有些地方至今还不懂农耕,他一定要去。娥皇深知丈夫的脾性,她附耳给劝舜帝的人说:“不要再劝了,他要办的事情,不会半途而废。”果然,将养数日,舜帝病初愈,扎挣起身,又继续过长江,向南进发。
  这一天,舜帝一行人来到苍梧一带。那里,主要居住的是三苗人的部落。舜帝带诸位老臣,走村串户,访问百姓。他亲眼看到:有的地方人仍住在山窑土洞里,阴暗潮湿,病倒的很多。舜帝便教他们营造土屋,改变居住条件。有的以兽皮为衣,又脏又厚,夏天热得要命,舜便教他们学习麻织,改变服饰。有的以人代牛,不懂牛耕,舜便教人们耕作技术,发展农业。三苗人对舜帝的英明早有所闻,这下更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深冬的黄昏,积劳成疾、年事过高的舜帝,终于病逝苍梧。这一年是公元前2203年。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而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执政52年,享年113岁。他高德高寿,英明无比,惠于后人,万世敬仰。
  舜帝死后,是葬于苍梧,还是葬于鸣条,这个问题留给史学家继续去争论、去考究吧。但本文则觉得舜是帝王,不是平民,且尧、舜、禹三位帝王均建都山西晋南。故认为,舜就是病逝苍梧,禹应朝野要求与俗规,将舜帝搬尸回蒲坂,厚葬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鸣条岗舜帝庙村舜帝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