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随笔] 红白喜事同乐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3 15: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白喜事同乐会

□卫学民


家乡人把家里有婚丧叫“过事”。娶媳妇、嫁女儿叫红事,没了人叫白事。红事家里的大门、房门要贴红对联,白事则贴白对联。但寿越八旬的老者去世,这白事就成了“喜丧”,白对联就换成了红对联,意为老人升天,驾鹤仙游。

家里过事,都要请戏班子来热闹。家乡人称走事的民间艺人为吹鼓手、响器、同乐会、铜锣会。这同乐会档次的高低会根据事主家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少则五六个人,多则十余人。需要什么样的把式,事先要说定身价,就像买东西一样,一分价钱一分货。

同乐会有自己的行规。定了过事的日子,风雨无阻,必须在过事的前一天黄昏时赶到事主家。帮忙的在胡同口摆上一张大方桌,并责成专人烟茶伺候。开场是鼓乐唢呐敲三趟,又叫做安板、扎场。三趟过后吃晚饭,家乡人习惯叫喝汤。

晚饭后开始唱戏,连唱三场后,若是娶媳妇,鼓乐唢呐还要到洞房里烘房。吹完三个曲牌,这身价分内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是亲戚朋友点戏,根据戏单子上的剧目和把式的高低而定价,从二三十元到百八十元,任挑任选,现点现唱,一直唱到无人点戏为止。

遇到有钱的大户人家的老丧,为了讲排场图热闹,往往是儿女各请一班子,这两班子对架,那就大有看头了。从坟地接灵回到事主家大门口,帮忙的在大门两边各摆一张方桌,双方摆开阵势开始对架。

先是对“鸭子”(唢呐的俗称),甲一个曲牌,乙应一个曲牌,不能重复,看谁的曲牌多、吹得好。对了“鸭子”对唱戏,要唱蒲剧都唱蒲剧,要唱眉户都唱眉户,要唱花脸都唱花脸,要唱旦角都唱旦角。

敢来对架的戏班子,肯定都有一两个把式撑班,肚里的戏唱到天明也唱不完。通常是甲班的戏刚一落板,乙班的家伙就响了起来。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有拿手戏我有绝活儿,各显其能,互不服气,直唱得围观者鼓掌喝彩,连声叫好。其间,事主会让帮忙的用方盘端上各种糕点、糖果以示支持,一直闹到东方发白,总管出面劝架,方才罢战收场。

在笔者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坡下方池村两兄弟的吹“鸭子”,绝非常人能比。一旦对架到了高潮,这两兄弟会使出浑身解数,亮出看家绝活。只见他们跨上方桌,一手一杆唢呐,左右嘴角各衔一个,徒弟把三碗水分别放到左右胳膊腕和头顶上,这时鼓钹敲得更急更响了,唢呐的节奏越来越紧促,但见这两兄弟鼓腮瞪眼,身子一动不动,只用鼻孔换气,保证唢呐的旋律不中断。此时,鼓乐声、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把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为激动的同乐会演出。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红白事的内容和形式也与时俱进。原来的地摊变成了流动舞台,有的还装上了多媒体,台下看戏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年轻人则喜欢看歌舞、小品、杂技和锣鼓表演。原先迎亲或送葬的一鼓一钹两支唢呐,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着装、阵容庞大的军鼓管乐队。红白事过得越来越洋气,人们欣赏的眼光也越来越高。当年两兄弟的“鸭子”绝活儿,只能是保留在我心中,成为美好的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5 23:27 , Processed in 0.036654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