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人生路上恩师多[/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4]
[align=center]□薛璐[/align]
乔文华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他中等身材,夏天白上衣、蓝裤子,冬天永远是一套洗得发白的中山服,走路神采飞扬且带着“簌簌”的风声。正是这样一位乡村教师,激发了我的远大理想。

为了使每个农村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乔老师把自习课设在了他家里。家里20瓦的萤火虫换成了200瓦的大灯泡,窗台上、土炕边都趴满了学生,把老师挤得搬个高小凳坐在炉火边。解决不了住宿问题的学生,直接住进了老师家里。讲解与做题并进,考试与竞赛同行,我们谁做题又对又快时,还会得到一个烤红薯的奖励。当然,补课是免费的,消耗的电费是老师自费的,要知道,当时老师的工资每月也只有二三十块钱。在老师的辛勤培养下,我们班的成绩一直在县里名列前茅,全班16名学生12名被县城初中录取。

赵如骧老师是我初中复习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50岁左右,头发花白,身材魁梧,体型微胖,说话时底气十足、铿锵有力,办事雷厉风行、不留情面,性格率真、耿直。

在我们参加中考的那年,考取中专生既可以跳出农门,又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所以即使分数高出高中录取分数线,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复读,我也不例外。说起赵老师的不讲情面、雷厉风行,他的学生没有不知晓的。进入复习班,每月月考必不可少,按成绩排座位是他的杀手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班四五十名学生全部走出教室,赵老师手拿成绩单,站在教室门口从第一名念到最后一名,排在前面的趾高气扬选择心仪的座位,排在后面的灰溜溜找个空位坐下即好。正是这个办法,激励着全班同学暗自努力、激烈竞争。在当年的中考中,全班半数以上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跳出了农门。

景建军老师是我中专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瘦高个、大背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走着、坐着手里总离不开书,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现就职于运城幼儿师范学院,仍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光和热。

踏入中专的大门,同学们的学习氛围有所下降,但在语文课上,景老师依然像初中那样严格要求,全身心地讲解,领读、朗诵、查背诵等,课堂气氛搞得有声有色、非常活跃。晚自习时,他经常抄些汪国真、徐志摩等诗人的诗,让我们摘抄和背诵。

现如今,我拥有一份稳定而舒心的工作,归根结底还得感谢景老师的大力提携。那是中专二年级的时候,他推荐我去做家教。也是在那两年里,我学会了自食其力,学会了通过城市家庭的窗口来体验社会生活,知道了城乡差别,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景老师虽有长者的风范,但我们之间的相处更多是朋友式的交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往事历历在目。每每想起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们,我不由得心潮澎湃,心存感激。[/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