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见证历史的“两证”[/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王麟[/align]
近日,家兄喜庆九十大寿,我冒雨赶回原籍祝贺,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老家在稷王山南麓,原属夏县七里坡乡管辖,上世纪70年代划归闻喜县,后来又并入该县郭家庄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家乡的面貌变化就更大了:丘陵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煤油灯照明变成了电灯高悬;天不下雨无水喝变成了水龙头装在了锅灶边;光秃秃的土岭被绿色铺满;一年四季的耕耧耙磨完全被机器所替代;种地不纳粮,还有农业补助款;看病能报销,老年人还享有各种优待;冬暖夏凉的土窑洞依然存在,但装修时髦大别于先前。红色、绿色、古色,生态环保无污染,虽然远离闹市,但瓜果蔬菜都在身边,不用花钱,天堂一般。

我的大侄儿王茂山是个实干家。他虽已年逾六旬,但精神矍铄、干劲很大。他除了自力更生,独自切崖打了几孔宽敞明亮的窑洞外,还就地取材,在院内的高崖上挖了一个高深数十米的土洞,直通野外。其内部装饰亮丽,塑有古今名人像若干,名曰“仙人洞”。洞内洞外,堆积着他收藏的各种古董,诸如改革开放前的犁耧耙磨锄镰铡、纺线织布机和自制的大型飞龙木雕等。

最吸引我眼球的则是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1月,夏县县长田英俊发给我们家的“土地证”和“房窑证”。“两证”详述了我们一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土地房窑的面积等,再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认定。我反复端详后,用手机拍了下来,传于子孙世代保存,感恩党和人民政府,不忘祖根所在。

王茂山还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地理位置和独具特色的周边环境,别出心裁地开展了免费的乡村一日游。他在自家住宅周边大量植树、种花、养孔雀、升标准国旗、给松柏树造型……每当春暖花开或过节,一日游十分火爆。游人如织、应接不暇,纷纷从城市来到这里观光赏景,品农家饭、进仙人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他们流连忘返,还带来更多的人游玩。

遥想当年,苦难多多,父亲被日伪土匪汉奸殴打致死。那时哥哥不足十岁,我才两三岁,母亲和我们两兄弟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新中国让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国家助学金支持我上完大学;改革开放后,我们家的生活就更好了,兄弟两家子孙多为大中专学生,其中四人读了硕士研究生,一人留学国外;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很美满幸福,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尽最大的努力、作应有的贡献!

我虽已是耄耋老者,但不打麻将、不跳舞、不抽烟、不喝酒,整日读书、看报、写文章,文化养老快乐多,偶有文章见报,心情更加喜悦,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