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故乡情深[/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高鹏程[/align]
山有脉,水有源,故乡是根。乡情深,乡野美,亲情浓。风筝不管飘飞得多高多远,总有一根线牵着。我远离故乡几十年,它早已成为我深入骨髓的眷恋。虽然工作地域和岗位几经变化,但乡愁这根红线一直拴着我的心结。我和老伴退休后,每年都要回故乡住上一两个月,感受那深深的乡愁乡韵。

我的故乡永济,古称舜都。此地文化底蕴丰厚,历代文化名人和贤良辈出,名胜古迹比比皆是、蜚声中外。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魅力故乡,怎能不在我梦里开花。

我是吃故乡的草、做人民的牛、在故乡的沃土滋养下成长的。大学毕业后,我参军入伍。为了给故乡增光,报答乡恩,我努力工作,多次立功受奖。

我和老伴退休后,双方父母已经过世多年。可我们每次要回故乡的前两个多月,就开始着手准备。除了生活用品外,总要给乡亲们带些营养品和实用的衣物等,以及我画的十几幅国画。

故乡人听说我们回来,都非常高兴,当汽车进到巷内时,许多人都来迎接。邻居高仰荣家已把饭菜准备好。离家馄饨到家面,喝点接风酒,吃着手擀面,真是家乡饭菜分外香。当他们把我俩送到我家时,被褥已晾晒好,院内、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炉火已生旺,暖瓶已灌满开水。当晚,巷内许多人来找我们打个照面,就要告辞。我俩总叫他们多坐一会儿,他们却说我们坐火车累了,让我们早点休息。

回到故乡,我和老伴经常漫步乡野,回想起青少年时期上山砍柴、滩地割草、在田间劳动的场景。田间小路旁的花草,我俩都能叫出名字。耳旁听着人们在田间劳作时候唱的蒲剧、眉户,这诗情画意般的乡恋,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故乡哺育了我,永远忘不了故乡人对我的恩情。我俩回到故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要走西串东拜望许多亲友。尤其是高居平叔,当年他救了我的命。那时我还不到一岁,因家里穷,我瘦得皮包骨头,人们都说难成活。果真有一天,我已奄奄一息,居平叔会扎针,拿银针给扎了几针后,我竟然哭出了声,睁开了眼。

每年在故乡期间,常常会遇到些红白喜事,我俩都会按照“红事叫,白事到”的风俗习惯,送去礼金,或赠送我的画。乡亲们知道我会写会画,常请我写对联、贺词、悼词等,我总是根据事主家的具体情况和心境构思撰写,词语尽量做到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并且书写工整。

同窗情深,师恩意浓,每次回到故乡,我总要拜望健在的老师,走访一些老同学,一定要请他们聚餐一次。席间,我们称颂师德师风,祝老师健康长寿!同学们回顾当年求学的艰辛,各自在人生道路上的足迹,都是肺腑之言,真情吐露,如饭菜飘香,比美酒更有味儿!

在故乡,乡亲们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周到,经常有人送米面油醋,天天送蔬菜和各样熟食,往往是应接不暇。我们有些修缮、搬运重物等活儿,请他们来帮忙,他们都是全力以赴帮助解决。当要给他们报酬时,他们却总是婉言拒收。平时经常有人来看望我们,家乡人叫串门,到了晚上,来人更多。对于乡亲们的到来,我们都热情接待。大家谝过去的苦日子,谈现在的幸福生活,聊奇闻趣事,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悲切叹息,每当他们要离开时,都有意犹未尽之感。

每次要离故乡时,我俩都尽量保密,主要是怕乡亲们送东西。而每次,乡亲们还是会送来许多豆子、小米、柿饼、麻花、布料等土特产。

相见时难别亦难。当我们要去车站时,乡情更是浓烈,送行的人很多。男女老少,院内拥满了人群,真有点儿像闺女要出嫁的情景。时间到了,人们帮着把行李往汽车里搬,东西比我俩回来时带的更多。每次走时,我都会装一袋家乡的土。我要把它带回去,放在家里的花盆里养花,使全家都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和芳香。[/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