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盖房记[/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张泽民[/align]
青年时,我家的房子是五户人住的一个院子中,一间半大、仅七尺宽、八尺长的小屋。仅四尺的土炕,紧靠炕沿平盘一桌,上用泥基为面,下面支撑几块砖头为腿,整个小屋面积有十来平方米。就是这样的小屋,我当时还颇心满意足。

一天,县财政局一位朋友来村工作,见到我非常高兴,说:“你就在这个村!咱俩认识,住到你家最合适不过了。”我便把他引到了我的小屋。他一进家门,看到小屋破烂,光线暗淡,立刻说:“你就住在这里吗?”我赶紧解释:“你不要小看这屋。这还是队里分给我的呢!”朋友见状说:“我与村里协调,争取给你规划一座院基,你想办法把它盖起来,能行吗?”我想,这有什么不行,立即答应。

很快,朋友找村支部书记协调。书记听后实事求是地说,现在说规划院基,实际上还是卖和买,是需要出费用的。

朋友听了这话,向书记宣传了好一会儿新政策,支部书记才开协调会规划了一块儿地方,我在村里总算有了块儿院基。我把原有的旧房拆迁过来,又添了些木料,盖起了三间门房。虽然是土墙土房,但比以前的那间小屋要宽敞得多、明亮得多了。

1965年,我开始养蜂,整天在花海里陶醉,奔走四川赶油菜花。这一年我在四川待了20余天,摇蜜千余斤,总算赚了些钱,把西厢房盖了起来。

由于钱数有限,只敢在盖房的地基上砌三层砖,即使这样,已是不简单的事了。椽不够,我便去黄河滩,买了几十根人家从柳树上截下的梢子椽。人常说柳木不上房,不过我还是让柳树上了房。盖起的厢房尽管简陋,但总算够宽敞、明亮,也舒适。

1998年,国家改革开放已20个年头,村里摩托车、汽车多了,人人都欢天喜地,全村都富裕起来了。这家是一砖到顶,那家是二层楼房;这家门楼贴的是红砖瓷瓦,那家门楼贴的是亮丽彩砖……看着看着,我决定用自己的积蓄,再向朋友借点,把三间土门房拆掉,盖成三间平房。经过努力,不久,我的愿望终于实现。房子用崭新的砖砌成,用预制楼板为顶,并在盖成的预制板上又加盖了一层。同时,捎带把西厢房也一砖到顶盖了三间。厢房、门房共六间,真是院内宽,屋宇亮,人心舒畅。现在,我们是六口人居住,老少各有住房,气顺心畅。

孩子们说,要是墙上也贴了瓷砖就好了。我说,人在福中要知福,人当有时想无时,要知乐而乐、知福惜福。

不过,我希望通过全家努力劳动致富,过上半年,就把墙壁贴上瓷砖,让我的家变得更亮堂、更时尚。[/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