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368736[/attach][/align]
[font=宋体][size=4]中国古代的成年仪礼,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礼”,女子有“笄礼”。为什么古代女子的成年仪礼称为“笄礼”?

笄,原指古人盘发髻所用的发簪,如郑玄注:“笄,今之簪。”另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女子许嫁,笄而醴(lǐ)之,称字。”就是说古代女子十五岁时,即举行束发插簪的仪式,称为“笄礼”,从此即视为成年可以婚嫁。《礼记·曲礼上》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即女子成年许嫁了才可命字,因此后来称女子未有婚嫁之约为“待字”“待字闺中”。如清朝孙郁《双鱼珮·受聘》:“小女虽然待字,老夫膝下无人,是要入赘方可的。”又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即女子的“笄礼”就如同男子行“冠礼”一样。

《礼记·内则》也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即古代女子所行的成年仪礼“笄礼”,通常是在十五岁时,或于订婚后出嫁前,将披垂的头发梳盘至头顶并插上簪子,但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到了二十岁时也得举行“笄礼”,以正式确认其已成年。[/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