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368831[/attach][/align]
[align=center][attach]368832[/attach][/align]
[align=center][attach]368833[/attach][/align]
[font=宋体][size=4]七世纪,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服饰最精美的国家。此时的中国已有几百年养蚕的经验,缫丝和纺丝技术已相当先进。[/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考古学证据表明,七世纪初,提花织机能够在一个图案中合并多达3680根纬线。到九世纪时,织工已能够轻松织造大型图案了。有些团花图案直径达50厘米,织物的在机宽度可至123厘米。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开设有官办纺织厂,每座纺织厂各司其职。其中有6座专司染色,4座专司纺纱,10座织造,5座生产绳带。[/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唐朝女性服饰特自由[/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整个唐朝,中国女性的自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她们所穿着的服饰中,也可从允许她们从事的活动上一探究竟。她们可以跳舞、骑马、击鞠,缠足的习俗也尚未出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唐代女性精神的自由也体现在她们所穿着的服饰和发饰中。[/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起初,女性外出时需要佩戴一种被称作幂篱的长面纱,目的是为了在防尘的同时也遮挡住自己的面容。[/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后来,这种长幂篱被帷帽所取代,即只在帽檐的四周垂挂一层薄绢来防范路人窥视妇人容貌。[/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当时,妇人开始流行穿着低领服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在这种低领服饰广为流行前,妇人的标准服饰是长袖上襦、长裙和帔子。上襦有窄袖,没有衣扣,是将衣领交叠,右衽在外系紧。下裙在胸部位置用饰带系紧,将上襦下面的部分卷盖在裙下。帔子由一块细长的纱或薄丝制成,约两米长。[/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七世纪晚期,一种全新式样的大胆装束——紧身半臂上衣被引入进来。这种上衣在胸前敞开用细带系结,或是用敞开的宽大衣领套头穿着。服装领口裁得很低,将穿衣者大部分的胸部袒露出来。不过这种半臂上装之内仍然要穿着襦,在这种情况下,上襦只有两条袖子露出可见。唐代诗人对女性的时尚装束尤其关注,以至于他们很少描写男性的服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有一种男女之间都很流行的服装叫胡服。[/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居住在都城长安的外国人大部分都是从事贸易活动的波斯人。波斯传统服装由齐臀外衣、用皮腰带系紧的裤子和靴子组成。这种服装充满的“外族”风情元素是汉族服饰所缺少的。比起宽松的汉族袍衫,穿短外衣和裤装骑马更加舒适。[/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唐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男性一样活跃,因此她们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胡服,并将其转变成一种在男女之间都很流行的时尚。[/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舞蹈服装现雏形[/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唐朝最鼎盛时期,还创造出一种舞姬穿着的迷人服饰。此时舞蹈并不是全部由专门舞姬表演。[/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舞姬穿着的上襦同当时流行的一样,领口很低,其肩部位置向外展开如同小小的翅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双层衣袖,在衣袖上部额外加一层袖子是为了突出动感,而长裙下半部分伸展出来的飘带也是出自同一目的。这套装束脚下是“云头履”——如此称呼也是因为鞋子前面向上翻起的头部很大。在唐代宫廷,这种装束在舞姬之间非常流行。女性服饰从八世纪开始变得愈加宽大。裙褶增多,袖子也越变越宽。[/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追逐流行的女性竞相攀比,放宽衣袖的尺寸。这些宽广的袖子需要相当数量的面料来缝制,当时,一匹丝质面料大约12米长,刚好够缝制一件广袖罩衫。因为对丝的使用太多,导致唐文宗下令禁止缝制广袖。但法令招致众多不满,并且可能未能施行,因为参照历史记录,在八世纪和九世纪的诗歌与绘画中常见对穿着广袖服饰妇人的描绘。[/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