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桑葚熟了[/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黄国华[/align]
提起桑葚,农村长大的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因对它情有独钟,对它的成长也就特熟悉。桑葚是长圆形的,遍身长着小刺。当它熟透了以后,小刺就软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流汁淌液,一种蜜滋滋的甜味儿,一直渗到心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乡村高楼大厦的建筑,桑树可谓是稀之又少。思绪又将我带回了童年,带到了那棵桑树下。

在那个吃粗粮的岁月里,大多家庭生活都不富裕,大人们总是抠着子儿过日子,孩童们买学习用具都困难,更别想买零食吃,饥肠辘辘是经常的事。于是,桑葚便成了我们解馋、充饥的替代品。

每当桑葚红中透紫时,我就和小伙伴们跑到巷内的一个园子里,去偷偷摘桑葚吃。干嘛偷偷吃,不正大光明去吃?因为那是隔壁黄大爷家的,不允许私自采摘。

或许是陈年往事,或许是年龄太小,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时间,印象中是个阳光充足的上午,桑树修长的枝条上碧绿的叶片被照得油光发亮,就在这碧绿的叶片中间,一闪一闪的,似乎有青枣子大小、外带疙疙瘩瘩小米粒状的东西,晶莹中透着紫红特别诱人。

桑树的枝干细,高处爬不上去,后来不知是谁出了个主意,找来一根细长的木棍,棍子上面的小杈正好卡住桑条。

小伙伴分成两伙,一伙人在树下用劲拉枝条,因桑条柔韧性很强,不大的功夫整个一枝桑条便折弯下来;另一伙人急忙抓住枝条快速采摘。

熟透的桑葚溅出果汁,把我的鼻子都染紫了,惹得大家笑个不停。

过把瘾后,还不忘在村外那个池塘边,洗干净被桑果染成紫红色的嘴巴,以销毁罪证。可是,最终还是被黄大爷发现了,把我们叫到桑树下,狠狠批评了一顿。在我们的苦苦哀求下,黄大爷算是没告诉家长和老师。当然,我们向大爷做了保证,下不为例。

直到今天令我最感激的是那次黄大爷给我们讲《诗经》中所说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而对于年幼无知的我们来说真的是青蛙跳到鼓上——卟冬(不懂)。

黄大爷见我聚精会神的神态,乐得合不拢嘴。还教我一首关于桑葚的歌谣:

红紫桑葚惹人馋,

男女老少皆美颜。

多尝胀肚命危险,

看谁还敢把它贪?

正是这首歌谣让我明白,桑葚好吃,但怕斑鸠鸟多吃,也怕孩子们吃多啊。

去年,我回村子里的老屋收拾庭院。又去黄大爷的园子里看看,那棵桑树早已不在了,大爷也失去记忆了,原来的园子如今打理成了菜园。

可直到今天,儿时桑葚的味道,却永远烙在我的脑海。那桑果飘香的岁月,为我那轻狂的少年时代增添了无限乐趣。[/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