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368959[/attach][/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贾玉祥[/align]
运城是1947年年底解放的,我军曾于1947年4月和7月两次攻打未克,12月13日,在王新亭将军的指挥下,我人民子弟兵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终于于28日晨全歼守敌,使运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但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以千计的英雄男儿血洒平陆杜马阻击战场,牺牲于运城城墙之下,被屠于茅角巷枯井之中。

通过攻打运城等城市,我军逐渐学会了攻坚战,敲响了蒋家王朝彻底灭亡的丧钟,毛主席高度总结了解放运城的重大意义,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在攻打石家庄、运城、四平……等城市的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术”。[/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郭沫若在《运城解放记》中称赞道:“党之威力,直瞰太原。解放晋民,创造新天。志士光烈,永垂万年。攻克运城,学会攻坚。”运城解放已经70年了,但烈士们的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激励着运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由于当时形势十分紧张,所以解放运城牺牲的烈士们大多安葬在运城以北约13公里、舜帝庙东南约3公里的杨包滩,人民政府在那里建了烈士陵园。陵园占地数亩,为长方形格局,大门在西,进门后建有面向东的露天戏台,戏台对面为排列整齐的烈士坟茔,陵园没有围墙。[/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每年清明节,县乡领导、周围村庄的群众、还有我们安邑二中(后改为舜帝庙中学)的师生都会前去扫墓祭奠,以告慰长眠于此的先烈们。

杨包滩地势低洼,易被洪水侵袭,而且又远离城市,不仅不便管理,亦给人民祭扫带来诸多不便,于是,1957年政府决定将烈士陵园迁至运城西郊(即现英雄公园所在地)。陵园搬迁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骸骨处理,二是新园建设。[/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安葬烈士时根据坟茔横排竖行进行了登记注册,其姓名籍贯一目了然,搬迁时需将骸骨分别装入有标记的专用袋中,然后运至新园再入殓于特质的小棺材之中,存放于新建的五大墓室之内。而装骸骨袋上的标记,则是由我们安邑二中55届部分学生完成的,笔者就是其中之一。[/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标记即写有编号及姓名、籍贯的一布条,由于时间紧,我们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所以有不少同学参与了此项工作,抄写了好几天,才完成了任务。虽无一分钱报酬,但大家仍然很高兴,因为意识到自己为社会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958年,新陵园还未完全完工,但五座大型砖砌穹隆式墓冢已经建成,900余烈士的棺木安置其中,墓室门上的题词“万古长存”“重于泰山”“志士先烈”等辉映了他们的英雄精神和人们对他们的钦佩与赞颂。陵园的其他项目工程还在快马加鞭地进行中。此时我已升入康杰中学,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了修建陵园的义务劳动,主要是搬运沙和砖。

当时陵园坐西向东,大门在陵园巷。从大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解放运城的大型石雕,极具感染力。两旁为两大展厅,石雕后为烈士纪念塔,塔是由青砖砌成的,塔后西边的高地上为烈士安息墓地。后来陵园不断扩建和改建,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红旗路的扩建,陵园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提升。[/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一是将大门北移于红旗路,大型石雕也整体北移,中轴线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石雕像后为草坪和广场,陵园中心的纪念塔改为水泥钢筋又外贴大理石石板的“解放运城纪念碑”。

纪念碑上部分为立体竖三层造型,寓意三打运城,下部分为基座,呈正方形,四面均有汉白玉浮雕。其内容北面(正面)为运城攻坚战,东面为群众支前,西面为茅角巷惨案,南面为郭沫若题写的《运城解放记》。[/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纪念碑南是高大壮观的英灵堂,烈士的遗骨全部火化后安放于英灵堂内,原西边墓地改为绿化区,东边仍为两大展厅,陵园内环形道路也进行了硬化。此次改造使陵园面貌焕然一新。[/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1987年12月,陵园被山西省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时也先后被市、区两级定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期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各界人士及学生们前来祭扫,平时也有一些活动在这里进行。

随着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运城烈士陵园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017年,政府决定对陵园进行大提升、大改造,并将其改名为英雄公园,既让烈士们有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的长眠之地,也使市民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有一个空气清新、陶冶情操、清静安逸的好去处。

这次提升改造更全面、彻底、高标准。首先是建起了高大雄伟的西式大门,让人们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接着对纪念碑进行了全新包装,更彰显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对西边原墓地改造更彻底,不仅保存了原先所建的三座砖砌墓室,而且在每座墓室前均竖起了一组有关解放运城的雕像。更让人喜悦的是墓室周围重新进行了绿化、美化,还在其间增添了多组全景式小型雕塑群像,人及物虽小却惟妙惟肖,真实地反映出杜马阻击战、车盘麦收保卫战以及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上段村惨案、沟西庄惨案、牛庄惨案的情景,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深感幸福来之不易、今天来之不易。[/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同时还在北边增建了亭台,南边增建了碑廊。不仅如此,纪念碑前的草坪和广场及四周均铺上了花岗岩石板。

如今的烈士陵园,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个大气厚重、美丽如画的场所,徜徉其间让人有一份宁静致远、平和独慎的心境收获,这正是:

[align=center]英雄公园眠英雄,[/align]
[align=center]碧血丹心化长虹。[/align]
[align=center]幸福不易当珍重,[/align]
[align=center]牢记使命向前行。[/align]
时光走进2018年,位于运城市红旗西街的烈士陵园华丽转身为英雄公园,不仅使为运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长眠于此的烈士们有了一个优雅舒适的好归宿,看到我们国家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也让广大市民多了一个鸟语花香、清净安逸的好去处,同时更给今天的人和今后的人建起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教育基地,让人们永记先烈精神,永记幸福来之不易。[/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