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368996[/attach][/align]
[align=center][attach]368997[/attach][/align]
[font=宋体][size=4]村名有深意[/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径直穿过门牌坊,一条宽阔的大马路一眼望不到头,道路两旁居民墙上绘制着的扇形标语,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古色古香的故事,处处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据悉,整个村子这样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墙体画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润物细无声,想来它们在潜移默化中默默影响着村民的日常生活,为村民的精神生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供养。[/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车行不过五分钟,就到了该村村委会大院。人民舞台、文化广场、德孝长廊等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标配”一一映入眼帘,置身这里,可以深刻地触摸到黄斗景文化建设的清晰脉络。[/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而且,“黄斗景”这个村名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相传,很久以前,有两只凤凰从远处飞来,不约而同地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一只停驻在村东头,一只停驻在村西头,终日为这块宝地争执不休。天长地久,两只凤凰变幻成了两个黄土高台,对峙立在村子两头。人们遥望过去,恰像两凤相斗之奇妙圣景,因此取名“凰斗景”。[/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后因谐音,很多人将“凰斗景”写成了“黄斗景”。时至明朝末年,村内几位族长见人们将村名多写成“黄斗景”便欲商议,以求正本清源。此时有人提出,既然村子贴峨嵋、仰孤峰,应承殷厚黄土之深情,村名变更正能兼涵其意,宜应顺势而为。村民皆认同,故一字之差,“黄斗景”之村名传承至今。[/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因为这个美丽的传说,生活在里的人们饱含着对黄土地的深情,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理念和做人原则:勤劳、勇敢、务实、守信、崇学、向善……[/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随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2016年8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报乡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该村投资120万元新建二层的村委活动大楼,翻修文化礼堂及附属设施,令村委大院面貌焕然一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如今,村委大院广场上“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以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成为新时代黄斗景村民的精神追求。[/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标语下方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十个大字,每个大字都配有人物故事图,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学起来都更加生动形象。如,“义”字配有“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配图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一个个故事看下来,足见该村“两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用心。[/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在这片土地上,曾有一位辛亥革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王用宾;还有一位现代书法大师——荆观圣。[/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王用宾,1881出生于黄斗景,4岁丧母。因家境贫寒,学业时辍时继,他边打工边养家,致力于经世之学。1901年,20岁的他被县里保送至太原的山西大学堂就学,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1905年8月,他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与孙中山先生进行谈话后,年底,他和刘绵训、景梅九、景耀月等在太原创办了《晋话报》。[/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王用宾一生投身革命,在动荡的时局和艰难的处境中,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所任官职,为民为国、任劳任怨。1913年,王用宾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直至1934年,出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致力于改进法制。[/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1937年8月,王用宾离世,虽为官多年,但他一心为公、淡泊名利,生活清苦。他博闻古今典籍,文学造诣独到,现存诗词有1000余首。[/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荆观圣,于1943年出生,一位艺术通才,更是一位创新多于继承、出新多于入古的书坛精英。他擅长书法、篆刻、中国画,作品洒脱奇趣、风韵超然。他桃李满天下,弟子在书法界也均成绩突出,师徒一起开拓了书法美的视野。[/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倡导古礼仪[/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艺苑文坛,万紫千红景,国泰民安同锦绣;豪情壮志,四时九域歌,地灵人杰共和谐。”移步黄斗景文化礼堂,礼堂两侧的对联折射出村民悠悠的家国情怀。[/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步入礼堂,有关该村“礼仪文化”的展板挂满四周的墙壁,丧葬礼仪、新兵壮行礼仪、干部就职礼仪、开蒙礼仪、国庆及成人礼仪、重阳敬老礼仪、满月礼仪、婚礼、祈福迎新礼仪……每一种礼仪在该村都有了本土化的理解和践行之道。看来,黄斗景之所以能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村,离不开村民对“礼”的重视和坚守。[/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据了解,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乡风的道德实践中,该村涌现出了一批道德模范,他们或以先富带后富,或达则兼济村民,或助人为乐,这些人的崇高品格与善行义举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颂。[/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他们有人办企业带动村民就业,有的义务为老人送爱心,有的人多年坚持为村民的梨果找寻销路,有人虽身处外地、但心系家乡,他们这种心怀家乡、不忘根本的行为,与这个村的村风、家风密切有关。[/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常言道,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风如雨浸润后人。在黄斗景村,婆婆勤劳热心、疼媳妇爱孙子,媳妇孝顺公婆如父母,村中一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婆婆、好媳妇,大大带动了村里的文明之风。[/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众所周知,我国古有“礼仪之邦”的称谓,传统礼仪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准法律”的作用,不同的礼仪活动通过不同的仪式流程和规范法则,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着人们的思想,规范和指导着人的行为。[/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民间传统的礼仪一般包括生、冠、婚、丧四种,在黄斗景村的礼仪中,更是加入了现在的很多新礼仪,并一一对其规范,这些礼仪基本囊括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如今,在该村,每家每户小儿上小学、考大学、去当兵,另外,结婚、满月等很多人生重大事情和村里的大事,都要严格按照礼仪流程举行。礼仪的健全为新农村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参照。[/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旧物唤乡愁[/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遍览黄斗景,恐怕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该村储蓄曾经的美好时光和充满美丽乡愁的黄斗景村乡愁记忆储蓄所,也就是该村村史馆。[/size][/font]
[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升村域文化内涵,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助力村风文明建设,黄斗景村“两委”顺势而为,建立了村史馆。毋庸置疑,这里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能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回忆。[/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在村史馆中,村名由来、村情简介、村史发展、组织沿革、村庄规划以及实物展陈等几个分区,让人们对黄斗景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该村通过历史铭记、红色记忆、农耕文明、家居生活、科技兴村等几个主题的展示,以现代的陈列手法再现历史记忆,让乡愁成为一种凝聚力。[/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被装裱在木框里的上世纪60年代的毛主席语录;上世纪70年代的军帽;充满沧桑感的纺车、铡草刀、犁耙耧……村民储存在这里的老物件极具年代感。还有那为“黄斗景”而做的面塑作品,做工精细、色彩斑斓,在那些老物件中格外显眼。[/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一边是不能割断的浓浓乡愁,一边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车轮,在岁月的更迭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斗景翻天覆地的变化。[/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伴随着改革开放,黄斗景村不仅新建了幼儿园,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同时也扩建了出村大路及村内主巷道,安装了路灯,完善了下水管道建设。2012年,该村申报了“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黄斗景酥梨专业村,致力于打造酥梨循环圈。[/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目前,全村主导产业以梨果为主,已发展梨树1800余亩,其中酥梨1300亩、早熟梨300余亩、红香酥200余亩。[/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自2015年4月以来,该村已连续举办四届梨花文化艺术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先后吸引游客数十万,为酥梨宣传销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每年的艺术节,赏梨花、看大戏、展农资、送技术、品名吃成了特色,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一件件承载着历史的物品,一幅幅记录过往的图片,一段段勾起乡愁的故事……村史馆作为黄斗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部分,是该村告别贫困、记住艰辛的见证,是村里的家乡气息和乡愁味道,也是村子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记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写在后面的话[/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这是一个炎热的午后,然而大多村民却没有待在家中,在村巷口碰到一个耿姓收售梨果的村民,他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红香酥梨收获的时候,村民都忙着在地里劳作呢![/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在耿师傅家附近还有一家酥梨采购点,顶着室外近40度的高温,一对男女忙着搬运整筐整筐的新鲜酥梨。[/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采访途中,临猗县委统战部一行六七人也来到黄斗景村,他们依次参观了老年活动中心、村史馆、文化讲堂等地,对村里的文化建设认真观摩。[/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这是一个充满经济发展活力和文化吸引力的村庄,我们相信这些力量来自于黄斗景村的历史、乡贤,还有深植于这片土地的文明血脉。[/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