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369034[/attach][/align]
[align=center][attach]369035[/attach][/align]
[font=宋体][size=4]侃台侃出好日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谈到永利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在村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2017年年初,市县两级美丽乡村验收组第一次到永利考察的时候,永利并没有给人留下好的印象。“道路弯弯曲曲,巷道宽窄不一,基础设施落后,不符合美丽乡村的评选标准。”验收组的一位工作人员犀利地指出了永利的不足。[/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面对验收组工作人员的质疑,陪同验收的永利村村委会主任王靖博随口说了句,“万里长城也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可那是世界闻名;万里长征也是弯弯曲曲,而且艰难困苦的,可却影响了世界”。[/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两句话说得验收组的人对这个永利刮目相看。其实,这只是永利侃话文化的一个缩影。在永利,侃话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永利,别名坞堆庄,在很早以前,是比较有名的文化村——坞堆村部分村民移居的地方。[/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坞堆村在清朝时,出过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就更多。受坞堆村影响,坞堆庄人文化底蕴较深、文化素质高,人们在言语交流中,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风趣、幽默的口头文化——侃话文化,并一代代传承。[/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出务工的永利人的口口相传,侃话文化渐渐扩散,先是本乡,后来跨县越省,至今红遍全国。”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景福介绍,永利侃话的特点就是:风趣幽默、耐人回味、百听不厌。[/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一外地人到永利饭店吃饭,吃完面条后,要喝面汤。因急用锅,厨子把面汤倒啦。外地人非要喝面汤,其理由是:原汤化原食。饭店老板听后生气地说:“那你吃完油糕,还非得喝油不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有个人到集上去买牛,相中了一头牛,想买又嫌价钱贵,就弹嫌说,“这牛就是太瘦了,简直瘦干了”。永利卖牛的人不悦,从口袋掏出一盒火柴,调侃道:“给给给,看你拿火柴能把它点着吗!”[/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像这样风趣、幽默的段子,在永利村比比皆是。[/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用时下通俗的话讲,永利的侃就是怼,但不是毫无情面地怼,而是风趣、幽默地怼。”李景福笑着说,“和人聊天,非要给人下巴下面顶个砖,这就是永利人的特色。”在永利,还专门有一个侃山台,人们没事的时候就聚集在此,侃天侃地侃大山。侃山台还有台长,可台长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推选的,而是大家公认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当然,侃也是永利人的智慧。在通往永利村文化礼堂的小路旁,矗立着十个用石碾作底、石磨作面的台座,“永利老百姓 永远跟党走”十个大字分别篆刻在每个台座上。李景福告诉记者,为什么不写在墙上或印成条幅,这就充分体现了永利人民跟党走的决心,坚如磐石、坚不可摧。[/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如今,在永利的侃台上,村民侃话的主题越来越丰富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转型发展、创业创新……“村民在这里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特别是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后,村民的凝聚力更强了,朝着美好日子奔的劲头更足了。”王靖博说,“人们不仅仅侃的是段子、侃的是大山,更侃的是人生和智慧、侃的是历史和未来,侃出了新时代的美好愿景,侃出了幸福的好日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大勺掌出好生活[/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俗话说,人嘴两功能,说话和吃饭。永利人把这两项功能发挥到了极致。[/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话说清朝末年,永利一王姓先祖曾在御膳房当帮厨,学得了一手好厨艺。虽然当时把厨师分为最下等的职业,但王姓先祖对此并不以为耻,反而自愿将自己所掌握的厨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下一代,而且带出了大批高徒。[/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改革开放后,这些厨师传承人遍布临汾、运城一带,他们靠着精湛的厨艺,做出的饭菜美味可口,再加上河东人特有的热情,生意做得是红红火火。目前,永利村452户有490多人在外从事餐饮行业,他们已成为永利外出务工的一支生力军。[/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在担任村委会主任之前,王靖博就是这支生力军中的一位佼佼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王靖博就开始在临汾一带从事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诚信厚道的王靖博在临汾餐饮业占据了一席之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2015年,村里有一朋友孩子结婚,王靖博回了趟村。大家在一起侃的时候,侃到了村里的事儿,都觉得村子发展缓慢,村貌陈旧。结合多年来走南闯北的经历,王靖博当时明确分析了村里落后的原因,并为村里发展开出了一系列“方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同年村“两委”换届的时候,王靖博接到了村里人电话,想让他回去做这个村的“当家人”。那时,王靖博的生意正顺风顺水,他起初是拒绝的。可是经不住村里人的“软磨硬泡”,还有家里人的劝说,他同意了。就这样,在没有到场的情况下,王靖博当选为永利村村委会主任。[/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当选后,王靖博将生意交给了大女儿,自己全身心投入村里的事。[/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整修废弃的学校,使之成为全村的议事、休闲、娱乐活动中心;完善全村的地下排污设施,拓宽进村主干道,并进行全村电网改造,新增变压器4台,建成无线信号塔一座,扩建蓄水池一个,并建成4个垃圾处理站、县级模范卫生所一处、乡村文化礼堂一座……3年时间里,伴随着村里硬件设施的重大改变,老百姓的精神头及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度也在与日俱增,而王靖博也切身体会到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奈。[/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年底换届的时候,王靖博全票再次当选永利村村委会主任。[/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全民小康,一个不落。”李景福告诉记者,永利人不仅要靠着这把大勺把自己养活了,更要“大勺”带着全村人集体奔富路。[/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焰火绽放新愿景[/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在侃台,人们不仅侃出了好心情,还侃出了创业经和致富路,更侃出了和谐的新农村。而永利村的这个“和”,颇有渊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早在明万历年间,先贤马氏就选定了这块风水宝地,从坞堆村迁移至此,开荒种地,窑洞安居,自称为坞堆庄。[/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不久,郭姓也从西王村来此劳作生息,两姓相互尊重、同甘共苦、和睦共处,合称为郭马庄。[/size][/font][font=宋体][size=4]勤劳好客的先祖们,为人厚道、心地善良,不论是对远道而来的难民,还是对有事上门求助的,均热情接待、先宾后主,和和美美赢得一片赞誉。[/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后不久,坞堆村的王姓薛姓、白池的高氏、西里的程家、李村的李氏等都相继前来定居。百余人家和睦相处,大家共同信仰观音,于是便自发地你出钱我出力,在康熙年间盖起了观音庙,大家时常供奉、祈求平安。为图永远吉利、永远顺利,后来村名改成了永利村。[/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永利的观音庙每年正月里村民都会闹社火,其中一大看点就是精彩纷呈的焰火表演。以前有几个懂焰火知识的老艺人用木炭、芒硝、硫黄、草药及各种金属粉,配制成数十种特色焰火,年年都有新花样,焰火五颜六色、光彩夺目。[/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现在的永利人更是把这种传统和智慧发扬到了日常生活中。就个人而言,他们讲文明,和善待人;就从商而言,他们塑诚信,和气生财;就邻里而言,他们促团结,和睦相处;就家庭而言,他们传福德,和和美美。[/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如今,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是永利闹社火的好日子。这一天不仅村里人会聚在一起,欣赏文艺活动表演,同时村“两委”班子也会给村民汇报工作,凝聚人心,增进感情,营造和谐,展望未来。[/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以前只知道永利村路弯道烂不富裕,2018年的焰火节上,跟大家过了一个节,才发现永利人的热情和文化。”西村乡党委书记潘海英说,“永利村的和文化突出,老百姓的精神头特别好,不管干什么事都很积极。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很和谐,政策一出,立马就干。干部和群众的信心十足、干劲十足,有能力也有激情。”[/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除了侃文化、勺文化、和文化,永利的家戏、书画、手工艺等文化也十分繁荣,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织着、融合着,陶冶着村民的情操,提高了村民的素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永利人。[/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永利的蝶变就是万荣‘争’的最好诠释。”潘海英说,“以传统文化为镜,筛除糟粕存精华;以核心价值为镜,筛除陋习存文明。永利,一个和谐美丽的新农村正在迅速崛起。”[/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