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载着幸福的代步车[/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王志英[/align]
代步车就是代替步行的工具,它不但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也显示出国家发展建设带来的变化。

我的上学阶段,小学在本村,完小在羊村,师范在运城。羊村离家10里路,运城离家30里。但不论远与近,都是步行去,步行回。要想找到一辆小汽车比上天还难,自行车也少之又少。偶尔见到一个骑自行车的,还讥讽人家“骑洋马(就是自行车),膏煤油,顶上坐个八昏头”!明显的“笑人无、恨人有”嘛!其实是希望自己也能有一辆呢!

机会终于来了:农业社经济发展之后,爸爸用分红款买了一辆自行车,锃光瓦亮,蹬起来飞快,车铃一按就叮铃铃响,乐得全家人合不拢嘴。先是爸爸骑着,我当教师后就成了我的代步工具。

三年困难时期,我家分成了三个小家,自行车又回归到爸爸那里。我也被调到离家35公里外的永济县开张中学任教,我和爱人节衣缩食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作为我的代步工具。

后来,我被调到县教育局搞教研工作,又调到县委办公室搞通讯报道,再调到王范公社任党委书记,这辆代步车都是我的“贴身卫士”,伴随我下乡,伴随我调研,伴随我采访,伴随我劳动……

1970年,我就是骑着这辆代步车和赵永康、霍子江去安邑水泵社采访的,稿子被发表在当年3月13日的《山西日报》上,就是这张报纸创造了我的新闻之“最”:除了第三版上半部分是国内外新闻外,其余头版、二版、四版与三版下半部分,都是安邑水泵社为农业服务的调查报告、社论、事迹和照片。[/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3月17日,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省革委“关于学习安邑水泵社的通知”和由我采写的6篇对安邑水泵社的评价;任王范公社书记后,我还是骑着这辆代步车,深入田间,深入群众,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平田整地那两年,我天天一大早骑自行车赶到一个大队,早上拉车平地,饭后跑遍12个大队,晚上去田间检查浇地。

五年间,就是靠着这辆“贴身卫士”和全社干群一起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创造了粮棉生产先进单位,建设了一支革命化的大小队班子,从而,抛掉了“后进公社”的帽子。

再后来,我担任了政府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协秘书长,仍是骑着这辆代步车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非同领导一起下乡,才能沾上个光坐坐小轿车。

2003年——我退休四年后,儿子见我骑车子吃力,便从中外名牌店里买回来一辆“千鹤”电动车。从此,“千鹤”就成了我的专用代步车。

骑着电动车搞业余访问,骑着它去单位帮忙,骑着它去喜欢的地方……特别是被选为区老促会常务理事后,我就是骑着它多次拜访原政府成员、走访老游击队员、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收集和编撰了《王鸿钧:运城地区建党第一人》《三打运城》《抗日县长赵宜轩》《赵殿举与安北县大队》《安民: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优秀党员》等18篇,我算了算,仅退休后我就在报纸刊物和文学网站上发表了1200多篇作品,这能和我的电动代步车分开吗?

2012年冬,我不听人劝买了一辆小轿车,买回来后却因超龄没有考取驾照的资格,有事外出,还得寻找司机,多不方便啊!特别是老伴的“行”全靠我的“带”。你说,一个75岁的老汉用电动车带上一个74岁的老太太,容易吗?人常说:“小孩怕惊,老人怕跌。”怎么办呢?

就在我上下求索时,晨练中,发现有不少老汉骑着三轮电动车带着老伴,便问:“好骑吗?”“好骑,会骑电动车就会骑三轮电动车。”“不像老式三轮车光打转转吗?”“不,它和汽车结构差不多,既稳当又好开,保证摔不着人!”于是,我就和老伴商量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从此,我天天带着她晨练,经常去早市买菜,有时还到我们喜欢的地方去游玩……特别是今年春节时,各县在运城市区各大公园举办“迎春花灯展”时,我就带着老伴到东花园、禹都公园、舜帝陵……挨个看,一个也没有放过,看得我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真是不出运城就看遍了全市各个县(市、区)的巨大变化。

几十年来,我们这个普通人家,从步行到用自行车代步,再到用电动车代步;上了年纪后,又买了一辆小轿车代步,不出城时就用电动三轮车代步,这同祖父辈比,同父亲辈比,无疑,我是掉进了福窝窝。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代步车的不断变化,也见证了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