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风雨彩虹供销社[/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袁有生[/align]
我小时候就羡慕向往着供销社这个行业,既干净又文明,常年四季在凉房底下工作。一九七八年,我退伍返乡。县上复转军人安置办分配我在公安局和供销社之间任选一个单位。我和家人商量后就选择了我所喜爱的供销合作社。

一枝独秀

初上班就来到光华供销社东丁王分销店。分销店就坐落在村中央十字街口的一个大院子。[/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一排崭新的门面房共十二间长,宏伟壮观,店内装饰十分漂亮,各种各样商品琳琅满目,从早到晚,男女老幼,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人见了都问候致意,我感到很欣慰,尤其是在分配供应的煤油、火柴、食盐、白糖等紧缺物资时,那种受人尊重的样子更是让人陶醉。[/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村里人朴实好客,还常请吃饭,送来瓜果梨桃,家家红白喜事都送请帖,为的是过事时,物资供应方便,以后还能买到洋火、洋碱、减价布、坐月子的黑红糖。现在回想起那个年代,吃饭要粮票,买布凭布证,啥货都紧张的局面,真是不容易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2年,我调至光华集镇社棉门市部任经理,供销社也开始由官办转民办,成立了有农民代表的监事会,为的是克服消除官商作风。[/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市场经济放开之后,个体户才慢慢起步,常常进一些减价布、抢手的便宜货和日用紧缺的小商品来占领市场,但供销社还是主渠道。那几年国家工农业发展很快,农业连年大丰收,日用工业品日新月异,花样层出不穷,我们先后同北京“红叶”鞋厂签订合同,一月发两卡车红叶鞋,同北京针织涤纶厂联手一星期拉一车高档布匹。[/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我们同新绛袜厂、临汾纺纱厂、咸阳国棉二厂和周边各省市大型百纺公司签订快速供货合同,那真是红红火火。富裕了的农村人们购买力真强,可以说拉多少卖多少,生意兴隆,效益倍增。买卖越好,钱眼有火,虽说和个体户是同行,但毕竟还是竞争对手,供销社开上南京嘎斯车,赶上马车也开始跟集赶会,赶到韩城、桑树坪,跨省跨县是常事。[/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到了旺季,一赶就是十天半月不回来,有时候白天晚上连轴转,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收拾补充好货源,早起两三点又出发,为的是抢市场,多销售,增加营业额给国家多交利税,当先进戴上大红花,走上领奖台。

面临竞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全民经商,市场完全放开,供销社也开始寻找新的生机。我们到湖南发回棉籽,剥绒榨油,收购育肥大黄牛发往深圳,柿饼药材出口,鸡蛋外销,在广州、泉州开设窗口销售农副产品,用火车皮贩运辣椒、绿豆、芝麻,生意还比较活跃,但门市部由于受大市场的冲击,销售不畅,每况愈下,生意不景气,过时产品越积越多,只好拉上日用杂品下乡供货,上门服务。[/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机关精简行政人员,压缩一切开支费用,干部职工工资难以保证,人心涣散,人员自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形成了大院子、大摊子、大锅饭、大亏损。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供销社也意识到了已经到非改不可的地步,这是历史的必然。[/size][/font]

[font=宋体][size=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们就积极行动打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实行全方位改革,联销计酬,五包到店和大包干。

改革发展

1993年由于工作和改革的需要,我调至汉薛中心社任主任,中央省市接连给供销社发文件,吃定心丸,指明了供销社的改革方向,万荣县在全国率先组建了4个专业合作社:汉薛柿子专业合作社、王显苹果专业合作社、万泉大葱专业合作社、西村药材专业合作社,并先后组织基层社主任到山东寿光学习考查,省社地社轮流培训骨干,学习日本农协经验。[/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我们为农民搞好产前的化肥、农药、种籽、地膜技术全方位服务和产中的科学管理、测土培肥、病虫防治,专业社配备大型喷雾器,由庄稼医院定向服务。[/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产后包销,与农民携手进市场,让农民尽量避免市场风险。为此,全国供销总社在汉薛柿子专业合作社召开了现场会,我也给时任副省长王文学、地区专员、书记、县长、各级供销社主任共三百多人作了专业社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不怕吃苦,不怕吃亏的专题汇报,有效推动了专业社的工作,使三省十三县的柿饼都运到汉薛来销售,形成了一个柿子集散的大市场,同时带动了包装业、运输业、劳务市场、资金融合、餐饮服务业。[/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我们还在运万公路上竖起天下柿子第一镇的大招牌,真是一业引来百业兴。

进入新时代,供需矛盾已完全解决,但供销社的担子更加沉重,组建各类型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为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服务当好后勤。村村建立新供销便民店,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服务,使供销社真正成为新型合作组织。[/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