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小家大事变奏曲[/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作者:解文娟[/align]
在我家的电脑里,有一份特殊的文档,题目叫《小家大事》,主要记载我们结婚以来家里值得记住的事件,包括其日子和内容。比如结婚的日子、盖房的日子、生娃的日子、买车的日子以及双方被提拔、受肯定的日子。这些在别人看来无足轻重的日子和事件,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展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的生活缩影。

还是从流水账看起吧。我与爱人一个来自汾北的西社镇山底村,一个来自汾南的修善乡下王尹村(现在是太阳乡下王尹村),相距几十公里,在稷山这样的小县城,实在是名副其实的远亲。远亲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交通问题,关于这个,故事多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刚结婚的时候,我们是一人一辆自行车,一次上路就是3个小时,按照一晌安排,或者是上午,或者是下午。还记得有一次因为自行车坏在半路,修又修不好,我们两个人只好放弃修车,推着一个自行车步行回家,回去后已经半夜三更,不好意思叫老人开门,爱人老王把门栓拨开,我们悄悄进了屋。第二天早上公公还以为是淘气的侄儿们跑到我们的屋里玩耍了,结果一看,是我们两个回来了,大吃一惊。

1998年,孩子出生。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那天老王还颇为自得地说他这辈子换过6个摩托车,确实如此。那时候孩子小,为了不让他着凉,我们给他的装备是棉袄、大衣、大人的大衣,裹得严严实实;小孩子半路要尿尿,我们就在位于汾北汾南中间的县城家里打个盹,稍微休整一下再出发。[/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回家后,大嫂他们总是觉得我们冷,但是我们满不在乎,对于他们要我围围巾的建议以不要紧予以拒绝。那时候年轻,一点儿也不觉得苦和累,只要决定干什么,就一定会干的,路途遥远真的算不了什么。

转眼间,孩子就上学了,小小的摩托再也载不下一家三口,而我因为路途遥远又不喜欢围围巾,头被冷风吹得疼,再也不能经受寒风的洗礼。于是,有一年的春节我坚决打的,老王无可奈何只好应允。这下,买车便提上了议程。

2008年4月1日,我家买了一辆比较省油的昌河北斗星牌二手车。虽然在别人看来不够时尚,对我们来说,却是很好的代步工具,60多里变为坦途,来回奔波也不再让人望而生畏了。记得第一次坐车时,因为实在太紧张,半个小时的路上,我一句话都不敢说,现在想来,也真的是笑话了。

又过了几年,北斗星已经满足不了老王的心思,老王蠢蠢欲动想换新车了。2013年7月10日,我们接回了一辆银灰色的现代悦动轿车,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就让人很舒服,而那个小小的北斗星卖给了妹妹。[/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新车买回来,正好孩子考上了康杰中学,我们就开着新车送他上学。等他上了高三,因为学习紧张,不能回家,我们就开车去看他,这辆车也算是有功之臣。至今5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还是只能凭借车牌号来认识自家的车,但是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却是不言而喻,值得我们去爱护和珍惜。

回顾20年来的生活,单就交通工具这一项,我就有很多的话要说。在我的小家,经历了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更新换代,而我的大家,我的姐妹们的家,也是值得言说的:大姐家去年买了一辆十几万的车、老三家最多的时候有3辆车、老四家刚淘汰了那辆北斗星,就买了一辆捷达,一家人出门再也不发愁了!尤其是老妈,简直就是“想坐哪辆车点哪辆”,幸福老太太的标配生活啊!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工具的演进只不过是衣食住行中的一种,而且它能够发挥作用,也有赖于全国各地四通八达、平坦宽敞的高速路、国道省道以及“村村通油路”的乡村公路;有赖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有赖于群众钱袋子的饱满;更有赖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引导全民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所以啊,此生不悔中国人,来生仍做华夏家。[/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