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五十年的情谊[/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作者:杨启鳌[/align]
今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女知青74岁的周丽华和71岁的栾奕、陈玫、周淑华等一行10人,从北京回到阔别50年的第二故乡——临猗县吉令村,受到临猗县庙上乡领导和吉令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广大村民的热情欢迎。这是国庆期间北京知青第二轮从北京前来探望乡亲,她们都是1968年12月插队到吉令村的。

74岁的女知青周丽华和吉令村妇女隋红秀、贾风莲拉起了家常。1968年12月28日,周丽华来到吉令村插队,刚开始由大队统一安排做吃集体饭,后来按生产队分开,各做各的、各吃各的。[/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周丽华回忆道,那时首先遇到第一件事就是吃饭。她们在北京都是依靠父母养活,在学校里读书,并不会做饭,她们几个女知青,学习做饭,结果蒸出了一锅面不熟的死疙瘩。[/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村妇女隋红秀、贾风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开始手把手、一对一教她们蒸馍,和面、揉面、捏馍、取柴、生锅炉、添水、烧火,蒸了一锅起的虚虚的馍馍。再次回乡,回忆过往,周丽华仍然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们把生的蒸成熟的,学会了自食其力,学会了自己做饭,感谢二位姐姐的关心啊!”[/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71岁的女知青栾奕谈起50年前治疗腿疼病事,感慨万千。当时她们都是在校学生、幼稚青年,啥也不懂。一次她在干活中没留心,摔破了脚,摔得右腿软骨挫伤,疼得走不成,参加不了生产队的劳动,挣不下工分了。[/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妇女队长连芍芍得知后,不仅扶她坐上平车,把她拉到庙上乡医院找医生为她检查和治病,还端饭给她吃。治疗了好几天,连芍芍又用平车把栾奕拉回她家,特意为栾奕烧了土炕,让栾奕暖和身子。[/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经过半个多月的暖身、暖腿脚,以及连续服药治病,栾奕终于能下土炕立起身子慢慢走路了。栾奕被连芍芍照料她治好腿肿疼痛和端饭菜给她吃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两人想起50年前姐妹连心之事,说着、哭着、笑着,真是开心极了。

71岁的女知青陈玫、周淑华初到吉令村不会干庄稼活,队长派她们到地里割苜蓿,她们抓也不会抓,挖也不会挖。朱万万、李秀莲、赵风云看到她们为难的样子,走过来教她俩:右手拿稳镰刀,左手一把抓住苜蓿,两手互相配合好,遇上高苜蓿,弯下腰来割,碰上低苜蓿,蹲下来割,既要配合好,又要抓紧割,小心左手不要碰镰刀,放好苜蓿随手捆。[/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学了大半晌,两个知青总算学会了割苜蓿,累得一身汗珠往下流。当5人再次谈起干农活的经历时,直乐得哈哈大笑。

女知青们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到当年知青住居的吉令大队院内看了她们居住的房屋,拍下了值得永远纪念的照片。随后,她们坐上电动车到吉令村东滩、南滩地去观看发展经济的红枣园。

北京女知青们赠送给吉令村的锦旗上写道:忆往昔感恩乡亲,贺今朝吉令腾飞。这次她们专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纪念插队50周年之际,来见证第二故乡吉令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加深了她们与村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也为发展吉令村、建设新农村,续接了新的窗口。

大家高高兴兴地聊着过去,聊着吉令村今后的发展前途,而这段跨越50年的情谊,也将随着时光,随着岁月,继续无限延伸。[/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