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情深不过母亲[/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作者:孙宏恩[/align]
母亲已80多岁了,却没有龙钟的老态,身体还是那么硬朗,行动那么敏捷,村里人都说她“腰不猫,腿不弓,走路腾腾腾”。母亲还有一颗年轻的心,乐观开朗,遇事总替他人想。母亲80多年的人生经历实在是一部值得抒写的大书。

母亲生逢乱世,幼年家遭变故,从小漂泊在外备尝艰辛,是党解救了她,时代给予了她新生,才让她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母亲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勤苦节俭、任劳任怨,父亲急公好义、孝老敬亲、先人后己的品格也对她影响至深,她总是乐于吃苦、甘于吃亏。她尤其感念党恩,积极向上,早年入党,光荣在党60余年,境界之高,是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从我记事起,家里墙壁上贴着许多奖状,全都是母亲的。当年,母亲在村里的民校上学,凭着冲天干劲儿,在众多女子中脱颖而出,担任妇女干部,工作认真负责,苦活累活都抢在前。她踏实肯干,多次受到县上表彰,1953年、1954年连任县人大代表。[/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1958年,母亲被镇上的供销合作社招了工,这一干就是20多年。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母亲的肩头一边是家庭的重压,一边是工作的辛劳。她负重前行、夙夜忧劳,才保证了父亲能安心事业,祖父母能安享晚年,我们兄妹三人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常听母亲说赶集赶会的事。每年冬季,供销社都要组织下乡赶集,抽调外出人员,提前装好商品,天不亮一起出发,一人拉一辆架子车,谁也帮不了谁,谁也别指靠谁。母亲从来没有退缩过,几乎每次都不落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近处的集会十里八里,忙碌一天,天黑就可以返回,远的一连几天在外,晚上就在帐篷里过夜。最辛苦的要数到百里外的西下晁赶会,为期15天的物资交流大会,商贾云集,销货量大,中途还要回来补货,母亲自告奋勇,往返于寒风中,奔走在坎坷里,乐此不疲。[/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那些年,母亲的脸上、手上、脚上都有冻疮,一到冬季就会发作,奇痒无比,难以忍受。可现在谈论起那时的情景,母亲的言语间竟是满满的幸福。母亲也为她钟爱的工作付出了代价,先后三次小产,这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也是母亲永远的痛。

上世纪60年代初,生活物资奇缺。一次,父亲的舅妈病了,作为外甥媳妇,母亲去探望病人,谁知回来后彻夜难眠。原来,祖母的娘家人口多,一贫如洗,病人坐在破絮中瑟瑟发抖,母亲看她身上仅穿着一件夹衣,第二天一大早就痛下决心,宁可自己受冷也要为妗母送去棉衣。[/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祖母无计可施,不忍儿媳妇受冻,只好把自己的棉衣拆开,分出一层棉絮,絮在母亲的夹衣里。母亲的善心和祖母的爱心影响了我们家几代人。

小我父亲20岁的姑姑,出嫁到一个偏远小村,那里没有学校。退休后的母亲,照护姑姑的三个孩子上学在家吃住,从无怨言。一年三百多天,一天三顿饭,天天黎明喊起床,夜晚等回家,其间有一段时间祖母卧病在床,母亲独自一人侍奉,真是忙上加忙,其辛苦可想而知。母亲对亲朋出手相助,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却相当节俭。

母亲的精打细算是出了名的,我是母亲唯一的女儿,又是最小的孩子,但我幼时几乎没穿过新衣服,而是两个哥哥穿小穿破的旧衣,黑色、蓝色、灰色、军绿色都穿过。不过,母亲常常把我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连补丁都缝得细细密密的。母亲自己冬天总穿一件蓝色涤卡上衣,年深日久已经洗得发白,却不肯添件新的。

供销社食堂里,每年元旦都要改善生活吃顿饺子。母亲从不自顾温饱,总把自己那份饺子馅儿分出来拿回家,再掺上粗粮、萝卜,全家人就都有饺子吃了。在缺吃少穿的日子里,母亲把生活打理得有滋有味。

母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于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始终不忘,哪怕是点滴的恩惠。

一次在街上,母亲看见一位老人,上前打过招呼后,迅速买了两个夹肉饼给老人。原来母亲年轻时一次在池塘挑水,一不小心滑倒了,是那人主动替她把水桶担上了岸。

记忆中,母亲有那么几年特别忙,那是母亲在照顾亲人。在这件事情上,母亲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她照顾到寿终的长辈有十多人,给他们以临终关怀,母亲堪为表率。可口的饭菜、温馨的话语,还有用各种办法减轻老人临终的痛苦,母亲都做到了。

母亲和邻里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当时,邻居大妈年近九旬,儿女不在身边,母亲做好了饭,总是先给大妈送一碗,常常和大妈说说话,母亲那时就是一个志愿者。如今,年轻邻居对母亲敬重有加,有事总喜欢过来让母亲拿个主意。

上了年纪以后的母亲也爱唠叨了,时常回忆的就是别人对她的好。如今,母亲唯一的希望,就是在他们老两口身体状况还可以的情况下,少给我们做儿女的添麻烦。[/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前几年,母亲做白内障手术时,我们兄妹都不知道,母亲告诉我说要外出旅游,我就信以为真,谁料是去长治眼科医院治病了。回来后,我好一顿埋怨,母亲却说:“我就是不想叫你分心,你能好好工作,我就满足了。”

如今86岁高龄的父亲病后恢复良好,母亲做主继续住在老屋,由她独自照顾父亲。她总说:“你们各自干好各自的事,我能照护一天就尽量不打扰你们。”每次打电话,母亲从不例外都是报平安……

四世同堂,尽享天伦,母亲以她的付出,赢得了幸福的晚年,我默默祝愿双亲健康长寿。[/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