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故乡明月[/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运城作者:郑天虎[/align]
月亮一天天圆了起来,至于嫦娥与吴刚在不在,谁也不知道。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节一过,距离年的脚步也就加快了。

满天的星星在闪烁。八月的星星,是一年中最亮的。

我的家乡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稷山。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让我们回味了许多年,也在稷山这方黄土地上流传了许多年。

至于家乡的月亮,是否像人们说的“亮不过八月,黑不过腊月”?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夏天晚上,与母亲及姊妹几个躺在院子中间的席子上,或是一张老粗布单子上,数天上的星星,看月亮的升起落下,感觉只有家乡的月亮最迷人、最好看,就像初恋的情人一样,永远也看不够。

月亮像一面铜锣似的,静静地挂在夜晚的天空。在无数个与星星对视的夜里,我曾问过父母:天上有嫦娥吗?有桂花酒吗?天上的星星这么多,咋样才能数完呢?说着数着,慢慢就进入了梦乡。

一个又一个的梦之后,中秋节的夜晚就慢慢来临了。

早早在院子里摆上吃饭时的小桌子,上面放上月饼、石榴、苹果等供品,全家人面向月亮升起的地方,每人磕三个头之后,父母便给我们兄妹几人分吃供品。而让我们眼巴巴期盼的,是那块金黄色、油汪汪、馋人的月饼。

这块月饼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吃一块这样的月饼,是我们小时候梦寐以求的事情,是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人生最幸福、最高兴的事情。

也是因为太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中秋节,为了给孩子们解馋,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打月饼,也就是把小麦面蒸熟,里面放些糖精水,包一点白糖或黑糖,在锅里上下翻腾几次,月饼就熟了。这样的月饼味道,与商店里出售的月饼味道,是有天壤之别的。

父亲有个朋友在县里百货公司工作。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从城里给我家送一斤月饼,父亲回赠给这位叔叔的,则是家里的红枣。这样一来,每年的中秋节,我们兄妹几个都盼望着这位叔叔早点过来,我们就能吃上商店里的月饼了。

这种优越感,使我在小伙伴面前,能自豪好长时间。这种味道,使我在好些年里,不知道还有比月饼更好吃的东西。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如今的月饼,琳琅满目,花样百出:枣泥的、水果的、五仁的、蜜酥的、豆沙的……京式的、广式的、苏式的、潮式的屡见不鲜。包装越来越好,档次越来越高,但却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

很想再吃一块那位叔叔送来的月饼,可惜那位叔叔已去世多年,我的父亲也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对于过去吃的月饼,他仍记忆犹新。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今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是同一天,我们在吃月饼的时候,更加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像月饼一样,越来越甜![/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