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散文] 新编大型廉政历史剧《贤相裴度》观后——杨孟冬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 1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具有生命的个体,无论哪个人都逃不脱“死亡”二字。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不会是他人的翻版。在有限的生命历程里,有些人会平平淡淡,有些人则轰轰烈烈。时光如流水,大浪淘沙,是金子总会发出炫目的光芒。

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密密层层,熙熙攘攘,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主流。当然,作为封建社会四大阶层的“士人”,则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他们是“读书人”,运用知识传播文化;在政治领域,他们“尊王”;在学术领域,他们“循道”。他们周旋于道与王之间,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见证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他们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个人生命存在的一种不同于他人的使命价值。

裴度,无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金子。他出身河东望族,祖上人才辈出,或将或相、人中龙凤者如林繁茂。优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为天资聪慧的他读书入仕提供了坚实保障。25岁进士及第后一路高升,直至50岁入朝拜相,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成就了他在唐代中期的历史地位。

作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最大的特点,则是运用“士人”的聪明智慧、刚正的道德品行、游刃有余的处事之道,在人生重要历程中创造了不俗的表现。而新编大型廉政历史剧《贤相裴度》,表现的就是他在藩镇拥兵自重、暗中勾结反叛朝廷,满朝文武大臣惊慌失措的危难当头,挺身而出、无所畏惧“主战”请缨的使命担当和人格魅力。

整场戏基本采用了传统戏曲的编排程式,以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称“淮西留后”公然攻掠河南舞阳、叶县、鲁山、襄城、阳翟等州县,并与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承宗、淄青(今山东青州)节度使李师道暗中通谋、威福自用,成为朝廷心腹大患为启幕。铿锵的战鼓声,惨烈的沙场拼杀,呈现了狼烟弥漫的历史气氛。如此境况下,满朝文武大臣就“主战”还是“主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就连一向强势的宰相武元衡也乱了方寸。此时的唐宪宗,如坐针毡,惴惴不安。危难时刻,时任御史中丞受命蔡州劳军返朝的裴度出场。霎时,舞台追光灯打亮,整个朝堂有了一种暖暖的温度。置身气氛紧张的议事朝堂,面对唐宪宗的焦躁神色,针对文武大臣的一脸沮丧,裴度以“朗然照人”的翩翩风度,掷地有声地陈明了“主战”的重要性,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主动请缨。

文官主动请缨领兵打仗,胜算自然很难把握。尽管这样,裴度的举动还是让唐宪宗眼前一亮,让满朝文武大臣刮目相看。先不论成败如何,其精神就令人肃然起敬。“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身为人臣,忠君爱民,当是一种本分。倘若连这样一种觉悟都不具备,没有使命和担当,还谈什么“为国报效”!

一场让人乱了手脚又争论不休的“朝厈议”,就此收场。宰相武元衡深为裴度处事果敢、大义凛然而感动和折服。面对自己的这位副手,他当然会鼎力支持以助平叛功成。

作为儒家思想主导下的封建统治,君臣间存在着不可僭越的基本礼法。一场“安史之乱”已经使唐朝伤了元气。庆幸的是,诸如颜真卿、郭子仪、李光弼等坚守着忠贞不二、忠君侍主的礼法和信念,才以坚强的毅力奋起平叛,挽救了唐朝。而淮西节度使,则是当时为了防止安禄山叛军南下设置的。虽然那场叛乱平定后,朝廷对其所辖地盘和军事势力进行了分割削弱,但之后的历任节度使大多都不愿受朝廷约束。在吴元济之前,我们熟知的节度使李希烈(就是杀死忠臣颜真卿的那位),即是最为强势的一个。如今,吴元济又像李希烈一样对抗朝廷,且越发猖狂。

为了确保平叛成功,做到万无一失,在策划军事计划上,裴度煞费苦心。淮西地接河南,关乎着东、西两京的安全。裴度不顾路途遥远,扮作“打卦”先生与随从王义“虎穴探险”。戏剧性的是,裴度遇到了纵横抢掠的吴元济马队,看到一位流离失所的老婆婆被叛军的马鞭毒打倒在路边。裴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竟奋不顾身冲进马蹄扬起的尘埃中将她搀起,并赠以银钱。仁者爱民,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吴元济有一位好妻子,她知书识礼,多次以传统礼法、人间正道、大义大爱来规劝,试图让丈夫回心转意、报效朝廷。但是,吴元济非但不听,反而直骂妻子是“妇人之见”。见丈夫初衷不改,她便暗自传出书信送达李师道,希望李师道和自己的丈夫“回头是岸”。不料书信中途被截。吴元济截获书信,怒火中烧,当即庭前责问。在激烈争辩又无效果的情况下,丈夫让她彻底失望了,吴妻遂以“出家”为由进行心理“要挟”。在家国大义面前,她心怀忠烈,拔剑自刎。这一折戏虽是艺术虚构,但却实现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也为整场戏的戏剧冲突增添了硬核内容。

然而,令宰相武元衡和裴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吴元济、李师道、王承宗竟密谋策划使出了阴招。这天,天还未亮,武元衡和裴度各自从府中出发前去上朝。突然,从他们面前闪出数个“黑影”。猝不及防,武元衡中箭身亡,头颅被割。裴度头部被剑刺伤,虽有随从王义极力护卫,他却还是被砍断右臂。这一年,是元和十年(815)。

这时候的裴度更为清醒,尽管受了伤,也不能倒下,更不能气馁。他要把“元和中兴”之大业继续向前推进,正如他在唐宪宗面前的铮铮承诺:“臣誓不与贼俱生!臣观吴元济之行,实为强弩之末……若臣亲赴行营督战,诸将齐心,淮西必平!”

旋即,唐宪宗以裴度为宰相,让他在府中休养一些时日,并下诏“戍兵卫昼夜厮守”,全力保护。其间,他的妻子虽然对他有所埋怨,却每日捧茶饭、煎汤药,殷勤侍奉。裴母惊闻儿子被刺客所伤,不顾年迈匆匆来看。剧情中,老人家一大段唱词可谓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我的儿遭不测险把命断,为娘我何曾不把心儿担。儿主战平淮西有肝有胆,为人臣忠王事心系江山,没有国何来家道理浅显,以孝为忠纾国难不负先贤。老身我点点滴滴看在眼,也不枉教子成人苦一番。我裴门祖有训家风久远,才有这忠臣孝子世代传。站朝班奉君王权高位显,为江山忠心赤胆理当然。为人以诚树典范,做事以恒义当先。居家孝悌勤与俭,精忠报国记心间。要知道人间正道方致远,咱不做明哲保身太平官!”足见这是一位顾大局、明大义的伟大女性。

伤情愈合后的裴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平淮西”战事上。在他的提议下,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唐邓节度使李愬得到重用。两位大将,皆为名将之后,李光颜是安定郡王李光进之弟,李愬是西平郡王李晟之子。他们非常赞同裴度提出的“逐个击破,瓦解联手”的军事策略。在裴度调遣下,李光颜对付李师道,李愬对付王承宗。

元和十二年(817),在军事战略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裴度亲自戎装上阵,与李光颜一道引兵向吴元济杀来,以吸引其用兵注意力。吴元济果然有勇无谋,军事布防很不周密。而裴度恰恰利用了他南线布防空虚的时机,秘密下令李愬抄其后路。这就是著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奇袭战例。

此役,朝廷俘获淮西军十万余人,活捉了淮西军阀吴元济,结束了唐朝历时35年不能有效节制江淮地区的历史。裴度既而被誉为“郭子仪再生”,为“元和中兴”书写了不朽传奇。

闻喜县,是裴度的家乡。他的历史贡献,被镌刻于青史;他的功绩勋劳,被刊于《平淮西碑》上。北宋名臣李刚《念奴娇》曰:“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愬。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一句“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一直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纵观整个剧情,历史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饱满,情节发展紧凑,主题思想明确。通过蒲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贤相裴度》不失为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讴歌社会正能量的舞台艺术佳作。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治贪力度,进一步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重要精髓,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贤相裴度》无疑是新形势、新要求下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而推出的廉政题材文艺作品。其政治立意、思想内涵、人物品质、精神风貌,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教育启迪意义。将史籍中的历史人物,运用舞台艺术进行“立体而鲜活”的呈现,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凸显“社会普适”功能,把握“小切口”艺术塑造来反映主题思想的精神高度,其辐射力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作为历史人物,裴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中华文化的回廊里为我们留下了悠长的历史回响。今天,我们以“艺术再现”形式加深了对这位古代贤达的思想认识,就是要从他身上获取聪明智慧、精神魅力和价值取向,以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当然,作为直观视觉和综合表演艺术,戏剧的艺术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尽管《贤相裴度》基本保持了蒲剧的传统音乐设计,突出了蒲剧高亢激越、豪放粗犷的艺术特点,但是,还需要在不断演出中进一步揣摩,进一步打磨,进一步提升。我们相信,这一剧目一定会做到最完美的艺术呈现,起到巨大的“教化”作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应。

(作者为永济市文联主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7 21:19 , Processed in 0.08832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