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161781[/attach]
  张彦远(812年~877年),字爱宾,唐代河东猗氏(现临猗)人。彦远的有关资料,在唐代典籍中绝少。只知其在36岁左右,官至左补阙祠部员外郎,50岁左右迁舒州刺史,65岁左右官至大理寺卿。其生卒年月,是根据各种资料相互印证而得。在《猗氏县志》中,没有彦远的传略,只在张氏世系中,记有“元孙彦远,大理卿”七字。宋代编撰的《宣和画谱》中,有张彦远传,但亦极简略:“张彦远为河东人,能文工字学,隶书外多喜作八分书。其家既出累世缙绅之后,且复好事,故藏积图书如钟、卫、索、王,羲、献而下,每至成轴。彦远既世其家,乃富有典型,而落笔不愧作者。又尝以八分录前人诗什数章。至其仿古出奇,亦非凡子可到。”
  彦远一门,虽世代为隋、唐显宦,但各代均重才学修养,以艺文名世。高祖嘉贞,善书大字。曾祖延赏,祖弘靖,皆精书法。父文规,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唐玄宗称其家“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唐书》。谓张家“家聚书画,侔(相等)秘府。”李绰撰《尚书故实》一书中,亦称其家为“三相盛门,博物多闻。”彦远其家,从官职上说,真可谓世代簪缨门第,钟鸣鼎食之家。以艺文而论,又可谓书香传家,代有闻人。彦远生长于这样的家庭,本人又能远声色犬马之好而潜心文艺。自青年时代起,他便精通经史百家,长于诗文。精鉴赏,擅书画。他在《历代名画记》第二卷《论鉴识收藏阅玩》一节中说:“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弊衣,减枥食,妻子童仆切切嗤笑。……是以爱好愈笃,近于成癖。每清晨闲景,竹窗松轩,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倦,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彦远家藏书画珍品,在他十岁以前,曾经遭受过两次大损失。一次是元和十三年(818年),高平公(弘靖)镇太原,不能承奉中贵,为监军使内官魏弘简所忌,无以指其瑕,且骤言于宪宗说:“张家富有书画。”遂降宸翰,索其所珍。一次是长庆初年,遇朱克融之乱,图书又复损失不少。彦远所说的“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当在此损失之后,又复多方购求之所得。
  彦远一生著作颇丰,未载入典籍者,当复不少。现据有关资料,仅有五种著作及少量诗文书画作品。他的最初编著是《彩笺诗集》,乃集前代名人之诗。《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847年)。之后,他在任祠部员外郎时,又参与修撰《续唐历》,《法书要录》据传也在大中年间成书。这时他正是四十左右的年纪,成书多在此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有一部《闲居受用》,可能是他的晚年之作,这部书首载斋阁应用,傍及醯醢脯馐之属,从字面看,是应用、饮食之类,今人评为“我国最早一部日用小百科全书”,不知是否确当。文章有《三祖大师碑阴记》,载《唐文粹》卷六十三,《拓本乐毅论记》载《全唐文》卷七九零页,诗作《唐淮山庙诗》见宋·朱长文《墨池编》,仅存题目。《宣和书谱》中载有八分书四件,后人评为彦远之作。画迹有《丰林泉石图》,载《梦园书画录》(清·方颐浚撰)。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唐·韩干《昭夜白图》,画面右上角有墨迹数字:韩干画昭夜白,彦远。按《历代名画记》韩干传所载,韩干曾画“玉花骢、昭夜白”等,或即是此。此图如果可靠,其墨题便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张彦远唯一手迹了。
  彦远扬名后世,非因其显赫之家世,亦非其自身“从三品”之大理寺卿(唐代最高刑法官员),而是他的《历代名画记》。此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卷为论述部分,四至十卷为史传部分。在论述部分,体现了他的全部绘画理论:一、艺术发于天然说;二、书画同源说;三、对“六法”作出详明的阐述;四、疏密二体说;五、意论;六、绘画“五等”论。他的艺术哲学,可以概括为:一、兼事美的中道观;二、与自然说相联的本体论;三、艺术思维的妙悟观。
  1987年8月,“张彦远及《历代名画记》学术讨论会”在太原召开。收到学术论文和专著九十七篇(部),计日本论文六篇,专著三部;香港论文一篇;英国论文一篇;美国论文一篇;其余八十五篇(部)为国内学者所著。此次讨论会,涉及内容多达十三个方面。张彦远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815年~875年间,正是唐代文宗、武宗、宣宗、懿宗诸朝。这一时期,正是唐代高度文化的总结时期,才产生了这一划时代的巨著。作为世界第一部“绘画百科全书”、“画史之祖”的《历代名画记》,其历史地位在人类文化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唐代文化艺术高峰的总结,是唐代以前美术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史论体的开创者,是文人画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历代名画记》具有超时代和超地域的价值。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