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attach]368710[/attach][/align]
[align=center][attach]368711[/attach][/align]
[align=center][attach]368712[/attach][/align]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连 达[/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位于县城西南部的黄河之滨,这里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八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吕洞宾却是真有其人的。据记载,他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在宝历元年(825)中进士,后来厌倦世事的混乱,上山修行,遇钟离权点化,创立了道教全真派,被后人尊为吕祖,去世后就埋葬于永乐镇。在金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得到了蒙古统治者的宠信,一度得以统御全国宗教,于是开始大修宫观,永乐宫便是于元朝初年在吕祖的家乡开始兴建的,名曰“大纯阳万寿宫”,因为建于永乐镇,所以又称永乐宫。原来的规模相当大,修建工程也几乎相伴元朝始终。建筑等级是按照帝王宫殿的标准来设置的,仍然延续了宋金以来工整严谨的营造特点,完全不同于元代山西南部用材粗犷的建筑风格,所以,至今仍能从永乐宫身上领略到彼时宫廷建筑的风采。[/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这些建筑里还绘制有大面积的道教壁画,相传是由著名画师襄陵人朱好古及其门人所绘,堪称是冠绝古今的巅峰之作,也是令永乐宫名扬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在全真教中的重要地位和近百年的大规模兴建,使永乐宫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道教祖庭之一,其兴盛与奢华今人已经很难想象了。但到了近代,永乐宫失去了道教职能,被人们遗忘了,建筑也破败凋零,毁坏严重。后来村里把这些殿宇改用为学堂,可是孩子们看着满墙的神仙有点害怕,于是,村民又在四壁前加砌了一堵墙,把壁画遮挡起来了。这堵墙并非为了保护壁画,甚至还会造成破坏,但福祸相依这句古话在这时却得到了微妙的诠释。后来,侵华日军在这里占领了7年,因此没有发现壁画,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躲过了一劫。[/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经测算,永乐宫正处于蓄水淹没区里,为了保存下这处国宝,从1959年起进行了一场历时5年的整体搬迁工程,把壁画切割成小块,装箱运走,再把殿宇构架拆卸,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将永乐宫大部分建筑迁移到了芮城县古魏镇北边今天的位置,并恢复了建筑群原有的布局,连附属的清代吕公祠和一座孝子石牌坊也一同搬过来了。[/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目前的永乐宫建筑群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有祖师行祠和清代孝子坊,西路为吕公祠、王母殿等附属建筑。中路最前端是清代增建的宫门。之后四座建筑全部是元代遗构,第一座是元代的宫门,修筑在一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檐下设单杪单下昂五铺作斗栱。明间和两次间前后开敞,两梢间修筑墙壁。在正脊下方设置与前后门相对应的隔墙和三座木板门,明间上方悬斗匾曰“无极之门”,因为从前曾经供奉有青龙白虎神像,所以也俗称为龙虎殿。[/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穿过龙虎殿,长长的庭院尽头就是正殿,这是一座面阔七间,进深八椽的单檐庑殿顶巨构,下部建在两米多高的砖石平台上,前凸有长方形月台。正面明间檐下悬挂巨匾“无极之殿”。除了两尽间设墙壁外,其余皆为隔扇门,背面仅在明间开门。此殿气势恢宏、造型优美、端庄典雅、飞檐飘逸,恰到好处的弧线和比例,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殿内供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灵宝天尊而俗称三清殿,殿顶设平棊,三清塑像上方对应有三个华丽的藻井,四壁上就是著名的《朝元图》壁画,也被习惯叫作“三清殿壁画”。画里塑造有近300位人物,众多神明帝君、星宿仙官和神将仙女随侍于五帝与西王母等主尊周围,行进在去朝拜元始天尊的途中。人物的身高都在两米左右,云端之上,冠带华丽,衣袂飘举,铠甲鲜明,宛若宋元时期宫廷朝会的场面。众多人物的表情生动传神,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自如,设色古雅稳重,衣饰用具极其写实,既是绝伦的绘画作品和文物,也是研究宋金元以来社会文化生活的直观依据,其中宝贵意义堪称无比深远。尤其壁画的构图、笔法、神韵和意境,一直是今人学习研究的主题,也是现存元代壁画中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无极之殿后面是纯阳之殿,供奉着道教全真派的始祖吕洞宾,两殿间有与台基等高的甬道相连。此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在正面明间和两次间设隔扇门,后墙仅有明间开门。殿内墙上绘有精美的连环画故事,讲述吕洞宾成仙得道济世救人的事迹,名曰《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最著名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隐藏在后门内的内槽墙壁上,这个位置通常很容易被人们忽略。[/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最后一座建筑叫重阳之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体量为四座元构中最小,内部供奉着全真教首领王重阳。原来在重阳之殿后边曾经还有一座丘祖之殿,可惜被日寇拆毁。[/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从迁建以来栽种的树木如今也已近一甲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烘托着庄严神圣的殿堂宫观。在高台下仰观,更能体会到早已无处可寻的宋元时期宫阙皇城的气质风韵,那个时代至高水准的建筑,在华夏一隅以这样的形式保存下来,让我们还能够依稀借此追思汴梁、中都和大都曾经的灿烂辉煌,也算是一种幸运了。[/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永乐宫东院门口耸立着一座三间四柱的歇山顶石牌坊,保存十分完整,是随着永乐宫建筑群一起从黄河边搬过来的。牌坊创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二年,是一座孝子坊,原建于南礼教村中,现在,该村已经沉入黄河不复存在。牌坊通高7米有余,下部跨建在左右两组砖石台基上,明间高大,次间低矮,歇山顶下设垂花遮罩。明间檐下悬挂圣旨斗匾。看着这保存完整的石牌坊,我深深地感慨,每一座旌表建筑的背后都有许多往事。虽然南礼教村已经湮没,但孝子坊却出奇完整地保留下来,甚至在永乐宫的庇护下比寻常乡野中的石牌坊境遇好得多。[/size][/font]

[font=宋体][size=4]5月4日,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实体火炬传递第一站在芮城永乐宫开启,将大家的目光引至条山之南。从解州向南翻过巍巍中条山,就来到了山水之间的古老芮城,这里背山面河,一派浩荡壮美的景色。县城所在的古魏镇北面现存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永乐宫。古魏镇是战国时魏国故地,至今城垣遗址尚存。规模巨大的永乐宫却是从永乐镇迁来的,永乐这个名字很明确地记载了建筑群的诞生地。[/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