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记忆中的灯光[/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梁晓姣[/align]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抬头间看到楼上自家的灯光,温暖又明亮。看到家里的灯还亮着,每个人心中都会漾起一阵暖意,疲惫也顿时消失。因为我知道,这一抹灯光是等我回家的。

童年我对灯光的记忆是一盏小小的煤油灯。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那个时候我和母亲住在小乡村的两间小屋里,那是一个三面环沟的小山村,交通不便,蜡烛对我们来说,都是奢侈品。[/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那时候虽然家里已经通上电,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电荒”,记忆中有电的时光并不多。一到夜晚,整个村子黑漆漆的,但能看到天上的星空和山谷里的点点萤火虫。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晚饭过后,母亲点起一盏煤油灯,开始用缝纫机缝补我们的衣衫。伴着咯咯嗒嗒的声响,我便就近在灯下翻我的《格林童话》。有一次,调皮的我在玩煤油灯时,不小心把母亲结婚陪嫁的台灯灯罩烧了一个大洞,顿时吓坏了。[/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只记得母亲当时虽然很心疼,但她摇摇手说着“罢了,反正总没电也用不着”的话来安慰我。煤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但亲切的山村涂抹上昏黄而又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少年时期,我去县城念书,教室已经有彩色电视机、监控喇叭、饮水机、电风扇和好多根明晃晃的灯管,但每次到了夏天的晚上还是电力供应不足。为了保证农忙浇地用电,学校需要拉闸限电。到了晚自习的时候,灯一黑,大家对于停电已经习以为常,照惯例,窸窸窣窣地掏出放在课桌里早准备好的蜡烛,接二连三地点亮,很快就连成一片灯的海洋。也有学习太过认真的同学,不小心点着了书本,甚至自己的刘海,好在扑救及时都是虚惊一场。

还有同学蜡烛用完了没有准备新的,周围人会大方地切一段给他,往往分来分去,最后每个人都用着一根短短小小的蜡烛头秉烛夜学。教室里静悄悄的,偶尔有怕热的同学挥动扇子的声音,但大家都不会分心。忽忽闪闪、昏昏黄黄的灯光,映照着一张张稚嫩严肃的脸庞,也照亮了我们的前程。

成年后,我读了电力专业,参加了工作,由于是自己本行,对电也是格外关注。这些年,电网的发展越来越坚强,变电站的设备也越来越智能。这些年的记忆中几乎没有漆黑的夜晚,家中很少停电,偶尔断电都是提前通知,往往蜡烛还没找到,电又送上了。[/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城市里万家灯火,欣欣向荣,整个小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声。运城学苑路立交桥彩灯环绕,照亮了多少迫切想回家的心。这背后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和一代又一代电力人不懈的努力和汗水。

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还是建设者。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国的电力事业更加蓬勃发展,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