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东坡书院印象[/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薛兴中[/align]
苏东坡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丰碑,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唐宋八大家他是其一,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有他一席,他是集诗、词、文、书、画五绝于一身的旷世奇才,为历代文人所景仰。

去冬,我在海南小住,随旅游团到儋州东坡书屋院。这是苏东坡晚年被贬谪海南儋耳(今儋州市)兴学教化乡民的场所,是一所历近千年、几经修建的海南省文化景点。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坐北向南。门前旷野林木葱郁,幽静宜人。大门朴实无华,左侧有“东坡书院”四个大字及导游图。

书院分为前后两院。游人拾阶登门而入。进到前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面的“载酒亭”。亭中间悬挂书有“鱼鸟亲人”横匾。院内有一池塘,池水清澈,小鱼逐食而游。[/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苏东坡的两任妻子早已先后去世,跟随他二十多年的红颜知己王朝云也在他谪居惠州时去世。这时的苏东坡,仅有小儿子苏过在侧。虽身处逆境,但能随遇而安,视鱼鸟为亲人而自乐。

跨过池塘上的石桥进入“载酒亭”。亭内面积不大,墙壁绘有苏东坡当年生活、教书的图画。从载酒亭穿堂而过,进入“载酒堂”。这是书院的主体建筑,堂名取自《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size][/font]
[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这是苏东坡当时会见亲朋好友和教书授业的场所。堂内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十多座。其中有郭沫若、田汉、邓拓上世纪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所留遗墨。

从“载酒堂”穿堂而过,进入后院。这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正面为一大殿。殿内中央是苏东坡坐姿彩雕塑像,表情严肃,目光凝视远方。头顶挂有“鸿雪因缘”横匾。殿内陈列有苏东坡的诗文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size][/font]
[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院内西厢房的墙壁上有苏东坡的诗文墨迹石刻,其中一首六言诗,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苏东坡对他在儋州教书育人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导游介绍,苏东坡在儋州兴学教化,民风为之一变,三年后得朝廷大赦北归,途中在常州病逝。儋州是其最后生活的地方。他离开儋州那年,他的学生——儋州人姜唐佐考中举人,为海南岛历史上第一个举人;九年后,他的又一名高足——儋州人符确,高中进士,为海南第一个进士。儋州文风日盛,代有明贤。至今,儋州有诗乡歌海美称,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巨星陨落,余晖绵长。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获罪被首贬黄州,次贬惠州,再贬到儋州。一路贬来,越贬越远。当时海南孤岛为荒蛮之地。对精神上屡遭沉重打击的垂暮老人来说,他内心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但他把个人恩怨和荣耻置之度外,忍辱负重,不顾年老体衰,兴学教化,改变了一方风俗,带动了一域文明,培养出一批国家栋梁人才。如果说,与苏东坡同代的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对古代文人价值观的倡导,那么苏东坡则是这种价值观的践行楷模。[/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