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童年的麦收[/size][/font][/align]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胡明霞 [/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圈发的20 多年前割麦的图片,感到非常熟悉。虽然距我的孩童时代已经过去近30年,但童年的味道仍像在昨天……[/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我1982年出生在农村,那个时候家里很穷。上小学时,由于村子小,学校里老师和学生都很少。小学五年里,我的班级都只有 7个学生,4 个女生 3 个男生。往往一个教室坐两个年级的学生,一头一个年级。老师给一年级讲课时三年级学生写作业,给三年级讲课时一年级去外面自由活动。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学校偶尔会有卖文具及小吃的老爷爷骑车载货来光顾,在下午活动时间伴随着一声吆喝,他把各种好东西都摆在地上让我们挑选。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虽然口袋没钱,但仍然要把各种新鲜玩意都拿在手上看看、闻闻,不舍得放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六一儿童节前后,大家往往会带一份兴奋的期待,因为期盼已久的麦假就要来了。放麦假的时候,老师也会布置作业,不过不用动笔,而是开学后交 10 斤小麦,且必须是自己去地里捡下的,然后大家就撒欢地跑回家收麦子去了。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收麦子时,最早的收割工具是一把镰刀,大人每人割三四行的麦子,我就只割一行,远远落后于他们。之后大人们再用一把麦秆作为绳,把割倒的麦子绑成一捆一捆的。后来慢慢地有了一种叫“割晒机”的收割工具,就是在拖拉机前面装好多组镰刀,一下过去好几行的麦子统统放倒在一边,不用再打成捆,直接挑起放到拖拉机上。家里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爸爸往车上挑麦子,妈妈在车上装,小孩子则在后面捡掉下的麦穗。[/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麦子拉回去后直接放到麦场晾晒,这也是小孩们开心的时刻,往往会被大人们安排看自家麦场。说是看麦子,但大家往往“另有所图”,几个人可以玩丢沙包、跳皮筋,累了就躺在树荫下的麦杆堆上小憩一会儿。远远地听到卖冰棍的叫卖声,自行车上的冰柜箱会被我们翻来翻去,纠结于到底是买一根冰棍还是买一根雪糕,怎么就觉得那会儿冰棍的甜和雪糕的凉那么沁人心脾呢?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再往后就有了大型联合收割机,直接把麦粒脱出来了,这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一大进步,对农民来说既解放了劳动力,又简化了流程,省去了晒场、看场、扬场、堆麦秸等繁琐工序……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回忆满满,提笔写下属于那个年代独有的再也找不回的记忆,致自己及80后一代人逝去的美好童年。[/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