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书卷多情似故人”[/size][/font][/align]
[font=宋体][size=4][align=center]□贾发学[/align]
“良师益友”,顾名思义,就是好的老师,有益的朋友。要说我最敬重的好老师,当属“书”;要说对我人生最有益的朋友,还是“书”。“书”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始终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爱看书:小时从兴趣出发;升入初中,为实现当名军旅作家的“理想”而手不释卷;从教育战线上退下后,为消除寂寞时光而乐此不疲(此处所说的书,指文学读物)。

1976年,我成了一名村七制校民办教师,肩上有了担子:上课、批改、辅导;学生期中考、期末考、升级考;教师教材教法考、师专函授考、教师资格证、民办转正考......整日满负荷运转,不得不疏远了一段时间所钟情的“书”。

我只借书看,不买书。之所以不买书,说句老实话,从学生时起一直到民办教师转正前,“囊中”始终“羞涩”。我特羡慕大城市那些看书多、肚里有故事的人。

1976年,我当了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每月300工分4元津贴,我把第一个月发的津贴订了一季度《北京文学》。妻子得知后,饭桌上只放一碗“滚水泡馍”,让我“下”(闻喜话:为爽口而随馍一同进口的菜、瓜、果)。我没敢与“领导”争辩,全家人的油盐酱醋全指望那4元津贴,而自己却一人独吞,有点说不过去。第二个月的津贴便悉数上缴“国库”。

托改革开放的福,“文革”时的“臭老九”成了“科教兴国”的顶梁柱,老民办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几乎全予以转正,教师待遇提高了,地位也提高了。

2006年,我们全家搬至县城。退休后,县城新华书店、图书大世界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2013年、2014年,县上投巨资建成的图书馆、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相继投入使用,对外开放。[/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县图书馆一楼阅览室,宽敞明亮,数十种报刊可翻阅,电脑室数十台电脑可上网浏览、查资料。当你看到精彩美文,电脑室配有复印机提供复印服务。二楼图书借阅室藏书数万册,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教育类……古今中外书籍包罗万象,应有尽有。[/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所有图书,凭一张借书证就可借阅,全免费。礼拜六、礼拜天、节假日,工作人员照常上班,为看书、阅报者提供了好去处。

老干部活动中心阅览室,书橱中数千册图书对外借阅,报架上摆放数十种报刊。阅览室配有饮水机、老花镜、笔芯、纸张等,方便老年人看书阅报。老年人若有想看的书与报刊暂无,尽管写在墙上挂的笔记本上,工作人员会及时购买,或到邮局订上。

走进县图书馆、县老干部局活动中心阅览室,如同走进堆满金山、银山的宝库,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该看哪一本、该借哪一本,昔日常去的新华书店、图书大世界,也被我渐渐冷落。

书籍——良师益友,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这个农民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使我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民办教师取得了大专文凭、中教一级职称,并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size][/font][font=宋体][size=4]
[/size][/font]
[font=宋体][size=4]热爱书籍的我,在退休后十余年间,发表文章100多篇、诗词楹联100多首(副),出版纪实文学作品4部100多万字。腹有诗书,使我获得省、市、县各种荣誉证书30多本,使我在花甲之年实现了学生时代梦寐以求的“作家”梦。2015年4月,我成为了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改革开放,为我们这些嗜书如命的“书痴”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优越条件,我们由衷地欢呼:改革开放好,党的政策好,新时代好!

人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抚今追昔,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和大好局面。

学古人“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不敢懈怠,不能落伍,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作为,新的贡献,用手中的笔,歌颂我们美好的生活,赞美我们欣欣向荣、强大的祖国,不负人生第二春![/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