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建:让知识实现“云”传播
参加完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座谈会,回到永济张坊村的杜德建思绪万千,感受颇多。作为一名农民,一位农村教师,他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的研讨会、研讨班,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科技传播活动先进个人”;2019年国庆当天,杜德建作为山西省被邀请的3位先进人物之一,到北京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此次被评为运城撤地设市20年杰出贡献人物,受市委、市政府邀请参加撤地设市20周年座谈会。谈到这些,杜德建心情激动,连连表示,不是自己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一切都源于国家和政府对农民、对教育的重视和信任,也承载着乡亲们对自己多年的期望和支持。
39年前,因为对知识的极度渴望,怀着科技兴农的坚定信念,杜德建凭着一己之力,花光所有积蓄,硬是在家乡张坊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知识殿堂——家庭图书馆,并常年坚持对群众免费开放,被中央媒体称赞为“中国第一家家庭图书馆”。为了弥补自己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遗憾,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虽然身份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再到小学校长几经转换,但他对教育的执着从未改变。那么,他眼中的运城20年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20年来,运城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我就说说这次去运城的乘车感受吧。”话匣子一打开,杜德建就先从这次参加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座谈会说开了。“以前,永济到运城的公共汽车,分为早、中、晚3班,人们要想去运城就得卡点,这几年,公共汽车20分钟就发一趟,出行方便多了。再说说我们村,家里有小汽车的都很平常,我家就有两辆,儿子一辆、儿媳一辆,啥时候出远门都很方便。”杜德建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农民感受到最切身的出行变化。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前多年孩子们都坐在平房教室里,冬天取暖靠炉子,夏天炎热硬熬着,前年他刚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卿头学校都盖起了4层楼房,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统的黑板早都换成了先进的电子白板。学校教师也不再是没有保障的民办教师,而是大学毕业的师范生,每月按时足额领工资。这是杜德建作为一位农村教师最真实的感受,有价值感、有安全感!
再来看看他执着了半辈子的家庭图书馆。“以前是破破烂烂的平房,站在屋里可以看太阳,躺在炕上可以望月亮,2015年,我家重建了2层楼房,图书馆也升级换代,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图书馆里的报刊图书,也从原来的十几种、几十本,增加到968种3.3万册。”杜德建提起未来的规划更是壮志在胸,“2018年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我就想着要把自己一辈子的教育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然后跟随新兴媒体的脚步,把图书馆搬进电脑、搬到手机上,将知识‘云’传播,把图书漂流起来。再有就是充分利用家庭图书馆多年积攒起来的声誉及自己人民教师的天然优势,加强孩子们及阅读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图书馆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传递更多正能量!”
张君蓉/文
页:
[1]